经典重构:从巴金小说《家》到2007年版电视剧《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10-13页 |
第一章 主题重构:解构民族寓言与启蒙理想 | 第13-31页 |
一、解构礼教批判 | 第14-20页 |
1、觉新:惟命是从→囿于爱情和婚姻 | 第14-17页 |
2、觉慧:热衷学潮→坚定所爱 | 第17-20页 |
二、颠覆叙事线索 | 第20-26页 |
1、淡化思想启蒙 | 第20-22页 |
2、强化娱乐消遣 | 第22-26页 |
三、扭转人物形象 | 第26-31页 |
1、消解权威 | 第27-28页 |
2、挑战家长 | 第28-29页 |
3、虚伪冯乐山 | 第29-31页 |
第二章 视觉快感:叙事话语的视觉娱乐性 | 第31-51页 |
一、服饰的视觉娱乐性 | 第32-36页 |
1、款式 | 第32-33页 |
2、色彩 | 第33-36页 |
二、空间场景的视觉娱乐性 | 第36-46页 |
1、场景构成 | 第36-43页 |
2、表现方式 | 第43-46页 |
三、明星的视觉娱乐性 | 第46-51页 |
1、明星符号意义:四明星符号象征性 | 第46-47页 |
2、明星效应:黄磊、陆毅、黄奕 | 第47-49页 |
3、影迷文化:塑造视觉快感 | 第49-51页 |
第三章 叙事趣味:叙事结构转化 | 第51-63页 |
一、叙事情节的跳跃性 | 第51-54页 |
1、案例分析 | 第52-53页 |
2、频率:强化情绪 | 第53-54页 |
二、悬念冲突的设置 | 第54-59页 |
1、悬念:峰回路转兴趣盎然 | 第55-57页 |
2、冲突:一波三折引发激情 | 第57-59页 |
三、叙事时间转变 | 第59-63页 |
1、拉长时间感动观众 | 第60-61页 |
2、压缩时间迎合观众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注释 | 第64-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