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探索--以恩施州来凤县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24页 |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方法和视角 | 第10-15页 |
一、主要理论解读 | 第10-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三、研究的视角 | 第14-15页 |
第三节 文化产业战略的研究状况 | 第15-24页 |
一、文化产业创意概念、分类、范围辨析 | 第15-17页 |
(一)、概念 | 第15-16页 |
(二)、分类 | 第16页 |
(三)、范围 | 第16-17页 |
二、国外文化产业战略的研究状况 | 第17-20页 |
(一)、理论流派 | 第17-19页 |
(二)、发展轨迹 | 第19页 |
(三)、主要代表国家 | 第19-20页 |
三、中国文化产业战略的研究状况 | 第20-24页 |
(一)、"理论启蒙时期" | 第21页 |
(二)、"理性发展时期" | 第21页 |
(三)、代表区域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四)、民族地区发展状况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恩施州来凤县概况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恩施州来凤县文化产业的观察与思考 | 第26-39页 |
第一节 对恩施州来凤县文化产业的观察 | 第26-27页 |
一、恩施州来凤县文化产业的资源背景 | 第26页 |
(一)、传统文化产业 | 第26页 |
(二)、现代文化产业 | 第26页 |
二、恩施州来凤县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 第26-27页 |
(一)、龙头支柱型文化产业 | 第26页 |
(二)、发展潜力的文化产业 | 第26-27页 |
(三)、实力薄弱的文化产业 | 第27页 |
第二节 对恩施州文化产业来凤县的思考 | 第27-39页 |
一、典型案例分析 | 第27-36页 |
(一)、龙头支柱型文化产业 | 第27-31页 |
(二)、发展潜力的中型文化产业 | 第31-33页 |
(三)、实力薄弱的微型文化产业 | 第33-36页 |
二、目前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一)、客观 | 第36-37页 |
(二)、主观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恩施州来凤文化产业县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 | 第39-44页 |
第一节 文化产业发展的近期战略规划及相关行动 | 第39-41页 |
一、大众化方向是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适合之路 | 第39-40页 |
(一)、大众消费力的限制 | 第39页 |
(二)、符合涵化后的文化习俗 | 第39-40页 |
(三)、社会现状发展的需要 | 第40页 |
二、立足本土消费,逐步扩展外销市场 | 第40-41页 |
(一)、主攻招待、宴饮、酒店消费打开销路 | 第40页 |
(二)、主攻县、镇、村级市场 | 第40-41页 |
三、招商引进资初见成效 | 第41页 |
第二节 远景战略目标及相关举措 | 第41-44页 |
一、对可持续发展的龙头产业转型后实行升级 | 第41-42页 |
(一)、宝石花具备发展硬实力的潜力 | 第41-42页 |
(二)、宝石花有文化软实力的凝聚力 | 第42页 |
(三)、宝石花的发展符合国家的"三农"政策 | 第42页 |
(四)、宝石花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 第42页 |
二、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 | 第42-43页 |
(一)、"引进来" | 第42-43页 |
(二)、"走出去" | 第43页 |
三、对实力薄弱的文化产业实行一些保护措施 | 第43-4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