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

人民调解立法规制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绪论第12-15页
 一、问题提出第12页
 二、论文结构第12-13页
 三、研究方法第13页
 四、现有成果第13-15页
第一章 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历程第15-23页
 第一节 人民调解的历史演进第15-18页
  一、古代民间调解第15-16页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人民调解第16页
  三、建国以后的人民调解工作第16-17页
  四、新时期的人民调解工作第17-18页
 第二节 新时期人民调解的现实状况第18-23页
  一、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现状第18-19页
   (一) 人民调解组织第18页
   (二) 人民调解员第18-19页
   (三) 人民调解组织开展业务情况第19页
  二、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改革与发展第19-23页
   (一) 人民调解工作领域有效拓展第19-20页
   (二) 人民调解组织形式不断丰富第20页
   (三) 人民调解协议效力得以提升第20页
   (四) 人民调解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第20-21页
   (五) 人民调解队伍整体素质逐步提高第21页
   (六) 人民调解工作法制化和规范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第21-23页
第二章 人民调解制度的现实困境第23-31页
 第一节 人民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3-25页
  一、定位不明,功能趋于弱化——制度属性与调解范围第23页
  二、体制不顺,运作效率偏低——调解机制与调解效力第23-24页
  三、经费不足,力量日渐式微——调解组织的资源困境第24-25页
 第二节 人民调解制度的立法现状第25-31页
  一、人民调解的国家立法长期滞后第25-26页
  二、人民调解的地方立法差异较大第26页
  三、地方立法规制探索——广东省人民调解的立法困境第26-29页
   (一) 关于人民调解的性质第27-28页
   (二) 关于人民调解组织第28页
   (三) 关于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查取证权第28页
   (四) 关于人民调解员第28页
   (五) 关于民间纠纷的调解第28-29页
   (六) 关于人民调解协议第29页
  四、广东省“大调解”立法的尝试与反思第29-31页
第三章 人民调解制度的法理思辨第31-43页
 第一节 人民调解的理论基础与制度框架第31-34页
  一、人民调解制度的理论基础第31-33页
  二、人民调解制度的基本框架第33-34页
   (一) 人民调解的机构第33页
   (二)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构成第33-34页
   (三) 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工作的原则第34页
   (四) 人民调解的具体程序和方式第34页
   (五) 人民调解的效力第34页
 第二节 人民调解制度的性质与功能第34-38页
  一、人民调解制度的性质分析第34-36页
  二、人民调解制度的功能定位第36-38页
   (一) 社区自治促进功能第36页
   (二) 成本效益合宜功能第36-37页
   (三) 社会秩序稳定功能第37-38页
 第三节 域外调解制度的相关比较第38-43页
  一、美国民事调解制度第38-39页
  二、德国民事调解制度第39页
  三、日本民事调停制度第39-40页
  四、台湾地区调解制度第40-41页
  五、启示与借鉴第41-43页
   (一) 纠纷解决方式多元化第41-42页
   (二) 纠纷解决主体多元化第42页
   (三) 纠纷解决组织和人才专业化第42页
   (四) 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规则化第42-43页
第四章 人民调解制度的法律建构和程序设计第43-51页
 第一节 人民调解的准确定位第43-45页
  一、巩固人民调解的私力属性第44页
  二、强化人民调解的公力保障第44-45页
 第二节 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措施第45-47页
  一、人民调解员及其专业化组织第45-46页
  二、行业性或专门性民间调解组织第46页
  三、人民调解的范围与效力第46-47页
   (一) 关于人民调解范围第46-47页
   (二) 关于人民调解协议效力第47页
 第三节 人民调解制度的程序设计第47-51页
  一、调解程序第47-48页
   (一) 调解程序的简便性第47-48页
   (二) 调解程序的被动性第48页
   (三) 调解程序的规范性第48页
   (四) 调解程序的保密性第48页
  二、救济程序第48-49页
  三、保障程序第49页
  四、人民调解与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第49-51页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附录第54-76页
 附件1第54-61页
 附件2第61-65页
 附件3第65-72页
 附件4第72-76页
致谢第76-77页
附录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刑讯逼供及其遏制对策
下一篇:论我国物业税法律制度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