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导论 | 第7-13页 |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7-8页 |
1.1.1 选题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 第7页 |
1.1.2 选题的现实依据和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1-12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 第12-13页 |
1.4.1 研究重点 | 第12页 |
1.4.2 研究难点 | 第12页 |
1.4.3 创新点 | 第12-13页 |
2 马克思实践观价值分析的理论考量 | 第13-24页 |
2.1 马克思实践观价值分析的世界观基础 | 第13-17页 |
2.1.1 实践是世界分化统一的前提和基础 | 第13-14页 |
2.1.2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 第14-15页 |
2.1.3 实践是把握真理的尺度 | 第15-16页 |
2.1.4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 第16-17页 |
2.2 马克思实践观价值分析的方法论依据 | 第17-20页 |
2.2.1 实践思维方式是对抽象思维方式的超越 | 第17-18页 |
2.2.2 实践辩证法是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中介 | 第18-19页 |
2.2.3 实践是揭示人类历史之谜的钥匙 | 第19-20页 |
2.3 马克思实践观价值分析的基本理论维度 | 第20-24页 |
2.3.1 本体论域中的生存论 | 第20-21页 |
2.3.2 认识论域中的社会规律生成论 | 第21-22页 |
2.3.3 价值论域中的感性活动道德观 | 第22-24页 |
3 马克思实践观的当代理论价值 | 第24-37页 |
3.1 马克思实践观的当代本体论价值 | 第24-28页 |
3.1.1 马克思实践观的物质本体论前提 | 第24-25页 |
3.1.2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建设中生存论转向的实现 | 第25页 |
3.1.3 对当前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反思 | 第25-28页 |
3.2 马克思实践观的当代认识论价值 | 第28-32页 |
3.2.1 传统教科书中实践的认识论意义的单调 | 第28-29页 |
3.2.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建设中实践的本体论意义凸显 | 第29-30页 |
3.2.3 对当代哲学认识本质观的错误观点的批判 | 第30-32页 |
3.3 马克思实践观的当代价值论意义 | 第32-37页 |
3.3.1 感性活动中人性改造和人类解放的价值诉求 | 第32-33页 |
3.3.2 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建设中人民中心论的彰显 | 第33-34页 |
3.3.3 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道路及前景的错误认识的批驳 | 第34-37页 |
4 马克思实践观的当代现实价值 | 第37-46页 |
4.1 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存论阐释 | 第37-39页 |
4.1.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确立 | 第37-38页 |
4.1.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 | 第38-39页 |
4.1.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生活的理析 | 第39页 |
4.2 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论剖析 | 第39-42页 |
4.2.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 第40-41页 |
4.2.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揭示 | 第41页 |
4.2.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使命的呈现 | 第41-42页 |
4.3 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价值牵导 | 第42-46页 |
4.3.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历史生成 | 第43页 |
4.3.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科学把握 | 第43-44页 |
4.3.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指向的自我完善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1-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