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引言 | 第11页 |
·有机电致发光研究的进展 | 第11-12页 |
·有机电致发光的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有机电致发光的应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 第14-15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课题来源 | 第15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及发光机理 | 第17-31页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 | 第17-20页 |
·单层结构 | 第17-18页 |
·双层结构 | 第18-19页 |
·三层结构 | 第19页 |
·多层结构 | 第19-20页 |
·有机电致发光的理论模型 | 第20-23页 |
·分子轨道模型 | 第22页 |
·能带模型 | 第22-23页 |
·跳跃模型 | 第23页 |
·隧穿模型 | 第23页 |
·有机电致发光的发光机理 | 第23-27页 |
·载流子的注入 | 第24-25页 |
·载流子的迁移 | 第25页 |
·载流子的复合发光 | 第25-27页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及参数 | 第27-30页 |
·亮度 | 第27-28页 |
·发射光谱 | 第28页 |
·发光效率 | 第28-29页 |
·色度与色温 | 第29页 |
·寿命 | 第29-30页 |
·电流与电压关系 | 第30页 |
·亮度与电压关系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功能材料与性能 | 第31-36页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功能材料 | 第31-35页 |
·阳极材料 | 第31页 |
·阴极材料 | 第31页 |
·空穴注入材料 | 第31-32页 |
·空穴传输材料 | 第32-33页 |
·电子传输材料 | 第33-34页 |
·发光材料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工艺 | 第36-43页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流程 | 第36页 |
·制备器件所需的仪器和化学试剂 | 第36-38页 |
·器件的制备 | 第38-42页 |
·器件发光区尺寸的确定 | 第39页 |
·ITO 玻璃清洗 | 第39页 |
·ITO 玻璃光刻 | 第39-41页 |
·ITO 玻璃再清洗 | 第41页 |
·蒸镀有机小分子功能层 | 第41页 |
·蒸镀阴极金属材料Al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电特性测试及分析 | 第43-50页 |
·器件的光电特性测试 | 第43页 |
·NPB 和LiF 层对器件光电特性的影响 | 第43-46页 |
·ITO/NPB/A1q_3/LiF/Al 器件的电流—电压特性 | 第43-44页 |
·ITO/NPB/A1q_3/LiF/Al 器件的亮度—电压特性 | 第44页 |
·器件亮度与电流增高的机理分析 | 第44-46页 |
·m-MTDATA 层对器件光电特性的影响 | 第46-49页 |
·两种器件的电流—电压特性 | 第46-47页 |
·两种器件的亮度—电压特性 | 第47-48页 |
·两种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