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水期长江通航风险评价和预测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9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相关用语的解释 | 第14-15页 |
·课题来源 | 第15页 |
·长江通航安全的现状 | 第15-20页 |
·长江航道基本情况 | 第15-16页 |
·近年长江事故险情概况 | 第16-19页 |
·长江航道碍航概况 | 第19-20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20-25页 |
·水上交通安全评价研究概况 | 第20-23页 |
·内河水上安全评价研究概况 | 第23-25页 |
·当前研究的不足 | 第25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9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5-26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6-29页 |
第2章 研究基础理论与方法 | 第29-48页 |
·传统风险分析方法 | 第29-36页 |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 第29-31页 |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 | 第31-32页 |
·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 | 第32-33页 |
·故障树分析(FTA) | 第33-34页 |
·事件树分析(ETA) | 第34-36页 |
·不确定性评价方法 | 第36-45页 |
·模糊逻辑 | 第36-39页 |
·证据推理(ER) | 第39-41页 |
·贝叶斯网络(BN) | 第41-44页 |
·水上交通系统安全评价的适应性分析 | 第44-45页 |
·多属性决策(MADM)方法 | 第45-47页 |
·AHP | 第45-46页 |
·TOPSIS | 第46-47页 |
·AHP与TOPSIS的比较 | 第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3章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通航风险识别研究 | 第48-67页 |
·本章研究背景 | 第48-49页 |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48页 |
·数据来源 | 第48-49页 |
·长江水上交通安全系统的AHP模型 | 第49-51页 |
·人的因素 | 第49-50页 |
·船舶因素 | 第50页 |
·环境因素 | 第50-51页 |
·管理因素 | 第51页 |
·FUZZY-AHP的研究方法 | 第51-56页 |
·Fuzzy-AHP的步骤 | 第51-52页 |
·离散模糊集 | 第52-53页 |
·AHP | 第53-55页 |
·风险控制方案的选择 | 第55-56页 |
·枯水期长江通航风险的案例研究 | 第56-63页 |
·成对比较的离散模糊集 | 第56-57页 |
·各层级的权重计算 | 第57-62页 |
·枯水期长江通航风险要素的识别 | 第62-63页 |
·枯水期长江通航风险控制方案研究 | 第63-65页 |
·风险控制方案 | 第63页 |
·效用评判的离散模糊集 | 第63-64页 |
·风险控制方案的效用评价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4章 基于模糊证据推理的通航安全评价研究 | 第67-87页 |
·本章研究背景 | 第67-68页 |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67页 |
·数据来源 | 第67-68页 |
·枯水期长江通航安全评价的层次模型 | 第68-69页 |
·FRBER的研究方法 | 第69-75页 |
·FRBER的步骤 | 第69页 |
·模糊规则库 | 第69-72页 |
·证据推理的方法 | 第72-74页 |
·效用值的计算方法 | 第74-75页 |
·枯水期长江通航安全评价案例研究 | 第75-86页 |
·评价指标的等级划分 | 第75-77页 |
·评价指标的映射规则 | 第77-80页 |
·基于证据推理的评价分析 | 第80-84页 |
·基于综合效用值的风险排序 | 第84-85页 |
·讨论与验证 | 第85-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5章 基于事故特征分析的碍航风险建模研究 | 第87-105页 |
·本章研究背景 | 第87-89页 |
·碍航的定义 | 第87页 |
·长江航道碍航的成因 | 第87-88页 |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88-89页 |
·数据来源 | 第89页 |
·基于事故特征分析的碍航研究方法 | 第89-94页 |
·研究步骤 | 第89-90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90-91页 |
·基于相关性分析的多层级筛选方法 | 第91-92页 |
·贝叶斯网络 | 第92-94页 |
·碍航风险建模案例研究 | 第94-101页 |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第94-95页 |
·碍航因子的识别 | 第95-97页 |
·碍航风险的贝叶斯网络模型 | 第97-99页 |
·碍航风险评价模型的验证 | 第99-101页 |
·基于碍航风险模型的应用研究 | 第101-104页 |
·季节对碍航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事故类型对碍航的影响 | 第102页 |
·船舶所有人性质对碍航的影响 | 第102页 |
·船舶吨位对碍航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碍航关键要素的综合分析 | 第103-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6章 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碍航风险对策研究 | 第105-127页 |
·本章研究背景 | 第105-106页 |
·多方案成本效益分析的模型 | 第105页 |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105-106页 |
·数据来源 | 第106页 |
·碍航成本效益分析模型 | 第106-110页 |
·成本效益评价指标 | 第106-107页 |
·碍航风险控制方案 | 第107-110页 |
·基于FUZZY-TOPSIS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 第110-114页 |
·Fuzzy-TOPSIS的步骤 | 第110-111页 |
·基于成本效益比的指标权重 | 第111-112页 |
·三角隶属函数的运算规则 | 第112页 |
·Fuzzy-TOPSIS的方法 | 第112-114页 |
·碍航对策成本效益分析的案例研究 | 第114-122页 |
·成本效益指标的权重结果 | 第114-115页 |
·成本效益评价的连续模糊集 | 第115-117页 |
·定性评价结果的模糊数计算 | 第117-118页 |
·模糊数的标准化加权 | 第118-120页 |
·与FPIRP和FNIRP距离的计算 | 第120-122页 |
·基于亲近系数的方案排序 | 第122页 |
·基于不同成本效益比的情景分析 | 第122-126页 |
·成本效益比的设定 | 第122-123页 |
·成本效益指标的权重 | 第123页 |
·各情景的亲近系数结果 | 第123-124页 |
·各情景的方案排序 | 第124-125页 |
·情景分析的结论 | 第125-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第7章 碍航风险预测预警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 第127-146页 |
·本章研究背景 | 第127-128页 |
·风险的一般定义 | 第127页 |
·现行预警系统的局限性 | 第127-128页 |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128页 |
·研究基础 | 第128页 |
·碍航风险预测预警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 | 第128-131页 |
·碍航预警系统的组成 | 第128-129页 |
·碍航预警系统的作业流程 | 第129-130页 |
·实现碍航预警系统的关键问题 | 第130-131页 |
·碍航风险指标CRI | 第131-139页 |
·CRI的计算与实现 | 第131-133页 |
·基于CRI的单碍航因子分析 | 第133-136页 |
·基于CRI的多碍航因子分析 | 第136-139页 |
·基于CRI的碍航预警等级评价指标体系 | 第139-140页 |
·碍航预警等级的划分 | 第139页 |
·碍航预警等级的评判标准 | 第139-140页 |
·各碍航预警等级的对策和建议 | 第140-142页 |
·各碍航预警等级的成本效益比 | 第140-141页 |
·各碍航预警等级的对策建议 | 第141-142页 |
·碍航预测预警决策的案例分析 | 第142-145页 |
·案例1:遭遇恶劣天气时的碍航预警决策支持 | 第142-144页 |
·案例2:船舶发生事故时的碍航预警决策支持 | 第144-145页 |
·本章小结 | 第145-146页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46-149页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146-147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47页 |
·研究展望 | 第147-149页 |
致谢 | 第149-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6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62-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