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元标思想初探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12页 |
| 一、以仁为宗的心性论 | 第12-33页 |
| (一) 心性无二论 | 第12-16页 |
| 1、邹元标以前关于心性问题的讨论 | 第12-13页 |
| 2、邹元标的心性观 | 第13-16页 |
| (二) 以“空空为极致”的认知境界 | 第16-24页 |
| 1、阳明心学中的“有无之境” | 第16-17页 |
| 2、邹元标关于“空空为极致”的认知境界 | 第17-19页 |
| 3、对邹元标禅学思想的探讨 | 第19-24页 |
| (三) 识仁说 | 第24-28页 |
| 1、邹元标以前关于“仁”的学说 | 第24-26页 |
| 2、邹元标的识仁说 | 第26-28页 |
| (四) 邹元标的善恶观 | 第28-31页 |
| 1、朱熹和王阳明的善恶观 | 第28-29页 |
| 2、邹元标关于善恶的思想 | 第29-31页 |
| (五)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二、修悟合一的工夫论 | 第33-50页 |
| (一) 立志与信道 | 第33-34页 |
| (二) 从有知之知到无知之知 | 第34-42页 |
| (三) 自悟与实修的统一 | 第42-47页 |
| (四) 明德亲民的大人之学 | 第47-48页 |
| (五)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三、以“仁”为本的儒家治世思想 | 第50-65页 |
| (一) 轻利爱民的君道观 | 第50-52页 |
| (二) 为官要行“正”而处“和” | 第52-55页 |
| (三) 改良时弊的民本思想 | 第55-60页 |
| (四) 对讲学和书院建设的热衷 | 第60-63页 |
| (五)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 结语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后记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