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2页 |
·丰富和完善县级职教中心办学理论 | 第12页 |
·指导县级职教中心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践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4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4页 |
·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研究主要内容、特色及创新点 | 第14-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特色与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县级职教中心校企合作的理论分析 | 第16-31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8页 |
·关于"县级职教中心"概念的界定 | 第16页 |
·关于"校企合作"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校企合作的特征 | 第17-18页 |
·国内外校企合作的主要思潮与实践 | 第18-25页 |
·国内外校企合作的主要思潮 | 第18-20页 |
·国外校企合作的实践 | 第20-23页 |
·国内校企合作的实践 | 第23-25页 |
·国内县级职教中心校企合作的运行形式 | 第25-31页 |
·县级职教中心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 | 第25-27页 |
·县级职教中心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县级职教中心校企合作各主体间的关系 | 第29-31页 |
3 校企合作在迁安市职教中心的实践 | 第31-39页 |
·校企合作在迁安职教中心的发展 | 第31-32页 |
·萌芽阶段 | 第31-32页 |
·政府主导、联合办学阶段 | 第32页 |
·中德农村职业教育合作办学阶段 | 第32页 |
·全面实施阶段 | 第32页 |
·迁安职教中心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 | 第32-35页 |
·产教结合,校企合一 | 第32-33页 |
·教学与学生家庭经营相结合,建立学生家庭实践基地 | 第33页 |
·在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 | 第33-34页 |
·实行"订单式"培养,在企业建立就业基地 | 第34页 |
·股份合作办专业 | 第34页 |
·股份合作办产业 | 第34页 |
·依托行业组建教育培训中心 | 第34-35页 |
·在学校建立企业职工培训提升基地 | 第35页 |
·迁安职教中心校企合作运行的主要经验 | 第35-37页 |
·面向市场,围绕迁安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办职教 | 第35-36页 |
·建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融训练于整个教学过程 | 第36页 |
·增加投入建好实训基地,为校企合作打下物质基础 | 第36页 |
·建设"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为校企合作提供人力保证 | 第36-37页 |
·迁安职教中心实施校企合作的主要成效 | 第37-39页 |
·校企合作使学校办学资源、办学空间得到扩展 | 第37页 |
·专业建设得到加强,合作办学能力明显提升 | 第37页 |
·促使教师深入一线,促进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 第37页 |
·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 第37-39页 |
4 实现县级职教中心校企合作科学发展的对策 | 第39-50页 |
·县级职教中心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9-42页 |
·实习学生存在的问题 | 第40-41页 |
·县级职教中心存在的问题 | 第41页 |
·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41-42页 |
·县级职教中心校企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 | 第42-44页 |
·办学理念落后,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不到位 | 第43页 |
·政策法律不健全,保障措施不力,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够 | 第43页 |
·县域缺乏软、硬件条件完备的合作企业,实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社会经济条件较差 | 第43-44页 |
·县级职教中心基础办学能力、服务企业能力较差,校企合作的稳定关系没有建立 | 第44页 |
·县域缺乏适合我国国情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 第44页 |
·实现县级职教中心校企合作科学发展对策 | 第44-50页 |
·履行政府职责,建立校企合作科学发展的政策推动机制 | 第45-46页 |
·加强县级职教中心能力建设,建立校企合作科学发展的内部保障机制 | 第46-48页 |
·发挥行业、企业作用,建立校企合作科学发展的主动参与机制 | 第48页 |
·整体联动、协调运作,保证县级职教中心校企合作的科学发展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