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4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锂离子电池简介 | 第10-12页 |
|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 第10-11页 |
|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 ·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 | 第12-14页 |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第12-13页 |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13-14页 |
|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 | 第14-22页 |
| ·电解质锂盐 | 第15-16页 |
|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有机溶剂 | 第16-20页 |
|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 | 第20-22页 |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创新和意义 | 第22-24页 |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22-23页 |
|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二氟二草酸硼酸锂对LiFePO_4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 | 第24-36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实验部分 | 第24-26页 |
| ·实验试剂 | 第24-25页 |
|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 ·电池的制备及电池组装 | 第25-26页 |
| ·电解液的配制 | 第26页 |
| ·电化学测试 | 第26-27页 |
| ·电极循环伏安(线形扫描)分析 | 第26页 |
| ·常温、高低温循环性能测试 | 第26页 |
| ·交流阻抗测试 | 第26-27页 |
| ·等离子发射光谱(ICP)测试 | 第27页 |
| ·电极表面性质分析 | 第2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5页 |
| ·二氟二草酸硼酸锂在不同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行为 | 第27-29页 |
| ·等离子发射光谱测试 | 第29页 |
| ·电镜扫描测试 | 第29-31页 |
| ·石墨电极能谱图 | 第31页 |
| ·交流阻抗分析 | 第31-33页 |
| ·电池高温循环性能 | 第33-34页 |
| ·低温储存放电性能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提高LiFePO_4电池高、低温性能的电解液溶剂体系研究 | 第36-45页 |
| ·引言 | 第36页 |
| ·实验部分 | 第36-38页 |
| ·实验试剂 | 第36-37页 |
| ·实验仪器 | 第37页 |
| ·电解液的配制以及电池组装 | 第37-38页 |
| ·电化学测试 | 第38-39页 |
| ·循环伏安测试 | 第38页 |
| ·充放电测试 | 第38页 |
| ·高低温性能充放电测试 | 第38-3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4页 |
| ·不同二元体系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39-41页 |
| ·丙酸乙酯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41-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添加剂对提高LiFePO_4电池高、低温性能的研究 | 第45-55页 |
| ·引言 | 第45页 |
| ·实验部分 | 第45-46页 |
| ·实验试剂 | 第45页 |
| ·实验仪器 | 第45-46页 |
| ·电解液的配制 | 第46页 |
| ·电化学测试 | 第4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4页 |
| ·丙磺酸内酯(PS)对磷酸铁锂电池高温性能的影响 | 第46-51页 |
| ·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对磷酸铁锂电池的影响 | 第51-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