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2-52页 |
·昆虫病毒 | 第12-16页 |
·昆虫病毒的分类 | 第12-15页 |
·昆虫病毒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细小病毒 | 第16-43页 |
·细小病毒的分类 | 第17-20页 |
·细小病毒的理化性质 | 第20页 |
·细小病毒的感染和引发的疾病 | 第20页 |
·细小病毒的侵入 | 第20-30页 |
·细小病毒的复制 | 第30-42页 |
·病毒粒子的组装和释放 | 第42-43页 |
·浓核病毒研究进展 | 第43-45页 |
·浓核病毒的分类和基因组织结构 | 第43-45页 |
·浓核病毒的宿主范围 | 第45页 |
·黑胸大蠊浓核病毒 | 第45-52页 |
·黑胸大蠊浓核病毒的分离、鉴定 | 第45-46页 |
·黑胸大蠊浓核病毒的病理学 | 第46页 |
·病毒粒子的三维结构 | 第46-47页 |
·病毒的基因组结构 | 第47-48页 |
·黑胸大蠊浓核病毒的转录调控 | 第48-49页 |
·黑胸大蠊浓核病毒的转染 | 第49-50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50-52页 |
第二章 黑胸大蠊浓核病毒对昆虫细胞的感染研究 | 第52-62页 |
·引言 | 第52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2-56页 |
·实验材料 | 第52-53页 |
·实验方法 | 第53-56页 |
·实验结果 | 第56-60页 |
·发病黑脚大蛾的PDfNV病毒粒子检侧 | 第56-57页 |
·PfDNV病毒粒子的纯化 | 第57-58页 |
·PfDNV感染昆虫细胞系 | 第58页 |
·PfDNV病毒粒子感染原代维持培养的黑胸大蠊血细胞 | 第58-59页 |
·检测感染的昆虫细胞内PfDNV的RNA的转录 | 第59-60页 |
·讨论 | 第60-62页 |
第三章 PFDNV NS1蛋白的表达以及细胞中定位 | 第62-81页 |
·引言 | 第62-63页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63-70页 |
·实验材料 | 第63-65页 |
·实验方法 | 第65-70页 |
·实验结果 | 第70-78页 |
·质粒构建 | 第70-72页 |
·NS1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和抗体的制备 | 第72-73页 |
·pAcNS1转染昆虫细胞 | 第73-76页 |
·PfDNV病毒粒子感染昆虫细胞 | 第76-78页 |
·讨论 | 第78-81页 |
第四章 黑胸大蠊浓核病毒NS1蛋白的核定位区域 | 第81-93页 |
·引言 | 第81-82页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82-85页 |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 第82页 |
·PfDNVNS1蛋白突变质粒的构建 | 第82-85页 |
·质粒的转染和检查 | 第85页 |
·实验结果 | 第85-90页 |
·对NS1蛋白的序列分析 | 第85-86页 |
·缺失突变分析 | 第86-87页 |
·6R区核定位信号的验证 | 第87-88页 |
·定点替代突变分析6R区的保守性 | 第88-90页 |
·讨论 | 第90-93页 |
研究总结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17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7-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