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黄改骨干自交系利用潜力评价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8页
1. 文献综述第8-21页
   ·我国玉米种质资源概况第8-14页
     ·改良Reid 群第9-10页
     ·Lancaster 群第10-11页
     ·改良P 群第11页
     ·唐四平头群第11-12页
     ·旅大红骨群第12-13页
     ·金皇后和获嘉白马牙第13页
     ·其它来源种质第13-14页
   ·种质资源的利用状况第14-19页
     ·配合力与杂种优势第14-15页
     ·杂种优势与杂种优势模式第15-17页
     ·唐四平头种质的利用现状第17-18页
     ·种质资源的改良第18-19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9-21页
2. 引言第21-22页
3. 材料与方法第22-25页
   ·供试材料第22页
   ·田间试验设计第22-23页
   ·性状调查及测定方法第23页
     ·株高和穗位高的测定方法第23页
     ·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的测定方法第23页
     ·棒三叶夹角的测定方法第23页
     ·室内考种第23页
   ·遗传参数统计方法第23-25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5-43页
   ·产量构成因素分析第25页
   ·方差分析第25-28页
   ·各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第28-31页
   ·配合力分析第31-41页
     ·一般配合力分析第31-32页
     ·特殊配合力分析第32-36页
     ·特殊配合力方差和总配合力分析第36-41页
   ·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第41-43页
5. 讨论与结论第43-47页
   ·讨论第43-45页
     ·产量相关各性状的相关关系第43-44页
     ·自交系的配合力第44页
     ·各性状的遗传参数第44-45页
   ·结论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2页
ABSTRACT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氮磷钾配比对怀地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下一篇:施钾时期对豫北砂薄地冬小麦灌浆期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