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

管理者的职业弹性研究:结构及其前因后效关系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20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34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第20-29页
     ·研究背景第20-27页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27-29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第29-31页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9-30页
     ·研究意义第30-31页
 第三节 技术路线、结构安排和创新点第31-34页
     ·技术路线第31-32页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32-33页
     ·创新点第33-34页
第二章 文献第34-73页
 第一节 职业弹性的概念第34-41页
     ·career与resilience的辞源考查第34-35页
     ·弹性(resilience)的含义第35-36页
     ·职业弹性(career resilience)的概念第36-41页
 第二节 职业弹性的特征第41-45页
     ·心理学研究揭示的弹性特征第41-43页
     ·组织研究中揭示的弹性特征第43-45页
 第三节 职业弹性的理论和模型第45-56页
     ·London的职业动机理论和模型第45-48页
     ·Collard的职业弹性理论模型第48-50页
     ·Wolin和Wolin的弹性模型第50-51页
     ·Sandra Hagevik出的弹性模型第51-52页
     ·Daryl Conner的弹性模型第52-53页
     ·Nan Henderson和Mike Milstein的弹性模型第53-54页
     ·Flach的弹性模型第54-55页
     ·Richardson的过程模型第55-56页
 第四节 职业弹性的研究途径第56-59页
     ·变量为中心的设计第56-58页
     ·被试为中心的设计第58-59页
 第五节 职业弹性的测量与相关变量研究第59-64页
     ·心理韧性的测量第59页
     ·职业弹性的测量第59-61页
     ·职业弹性与相关变量的研究第61-64页
 第六节 职业弹性的干预和培养第64-69页
     ·Szymanski的职业生涯档案法第64-65页
     ·Borgen的职业生涯档案法第65-67页
     ·Rickwood的职业开发咨询框架第67-69页
 第七节 小结第69-73页
     ·国外职业弹性研究概括第69-71页
     ·国内职业弹性的相关研究第71页
     ·国内外职业弹性研究存在的问题第71-73页
第三章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第73-100页
 第一节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第73-78页
     ·影响职业弹性的组织变量第73-75页
     ·影响职业弹性的个体变量第75-77页
     ·职业弹性的后效变量第77页
     ·控制变量第77-78页
 第二节 研究变量的定义和测量第78-85页
     ·组织文化第78-80页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第80-81页
     ·上司支持第81页
     ·同事支持第81页
     ·配偶支持第81-82页
     ·关系第82页
     ·个体绩效第82-83页
     ·职业满意度第83页
     ·离职倾向第83页
     ·心理资本第83-84页
     ·心理健康第84-85页
     ·身体健康第85页
     ·职业弹性第85页
 第三节 职业弹性测量工具的编制第85-96页
     ·职业弹性特征的收集第85-88页
     ·职业弹性问卷的编制第88-96页
 第四节 正式调查数据分析方法第96-100页
     ·数据描述性统计第96-97页
     ·变量测量的信度分析第97页
     ·相关分析第97页
     ·方差分析第97-98页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第98页
     ·验证性因子分析第98-100页
第四章 研究结果第100-161页
 第一节 正式调查的样本特征第100-103页
     ·性别分布情况第100-101页
     ·年龄分布情况第101页
     ·学历分布情况第101页
     ·所在单位性质分布情况第101页
     ·职务级别分布情况第101页
     ·管理领域分布情况第101-102页
     ·从事管理工作年数分布情况第102页
     ·参加工作年数分布情况第102页
     ·转换职业状况分布第102页
     ·转换组织单位状况分布第102-103页
 第二节 正式调查工具的信效度分析结果第103-118页
     ·职业弹性问卷的信效度分析第104-106页
     ·心理资本问卷的信效度分析第106-109页
     ·上司支持量表的信效度分析第109页
     ·组织职业管理量表的信效度分析第109-110页
     ·职业满意度量表的信效度分析第110-111页
     ·自评绩效量表的信效度分析第111-112页
     ·离职倾向量表的信效度分析第112-113页
     ·心理健康量表的信效度分析第113-114页
     ·同事支持量表的信效度分析第114页
     ·关系量表的信效度分析第114-115页
     ·配偶支持量表的信效度分析第115页
     ·组织文化类型量表的信效度分析第115-118页
 第三节 人口学变量对职业弹性的影响研究第118-124页
     ·职业弹性在人口学变量上的描述统计第118-120页
     ·人口学变量间的相关分析第120页
     ·部分人口学变量对职业弹性影响的方差分析第120-122页
     ·年龄和工龄对职业弹性影响的分析第122-124页
     ·职业弹性高中低水平在人口学变量上分布的分析第124页
 第四节 职业弹性与组织方面的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第124-143页
     ·组织特性的描述分析第124-127页
     ·企业文化与职业弹性的关系分析第127-131页
     ·企业规模与职业弹性的关系分析第131-134页
     ·企业性质与职业弹性的关系分析第134-137页
     ·企业规模、性质、文化类型在职业弹性上的交互作用分析第137-139页
     ·其他组织变量与职业弹性的关系分析第139-142页
     ·控制人口变量后对组织变量与职业弹性的关系分析第142-143页
 第五节 职业弹性与个体方面的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第143-146页
     ·个体变量与职业弹性的关系分析第143-145页
     ·控制人口变量后个体变量对职业弹性的影响分析第145-146页
     ·控制人口变量和组织变量后个体变量对职业弹性的影响分析第146页
 第六节 职业弹性与后效因素的关系研究第146-149页
 第七节 职业弹性的中介作用检验第149-154页
     ·职业弹性对组织变量与个人绩效的中介作用第149-151页
     ·职业弹性对组织变量与职业满意度的中介作用第151-152页
     ·职业弹性对组织变量与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第152-153页
     ·职业弹性对个体变量与个人绩效的中介作用第153-154页
     ·职业弹性对个体变量与职业满意度的中介作用第154页
     ·职业弹性对个体变量与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第154页
 第八节 职业弹性的前因后效模型的验证分析第154-157页
     ·检验方法第154-155页
     ·模型的比较第155-157页
 第九节 本章讨论与小结第157-161页
     ·本研究的测量工具的信效度第157页
     ·人口学变量对职业弹性的影响第157-158页
     ·前因变量对职业弹性的影响第158页
     ·职业弹性对后效因素的影响第158-159页
     ·职业弹性与前后效因素的关系第159页
     ·本章简要小结第159-161页
第五章 讨论和结论第161-177页
 第一节 职业弹性的培养策略第161-171页
     ·个人的职业弹性培养策略第161-166页
     ·组织的职业弹性管理策略第166-171页
 第二节 本研究的总结论第171-173页
     ·关于职业弹性的结构及测量的结论第171页
     ·关于人口学变量对职业弹性的影响的结论第171页
     ·关于职业弹性与组织方面的影响因素的结论第171-172页
     ·关于职业弹性与个体方面的影响因素的结论第172页
     ·关于职业弹性与后效因素的结论第172-173页
     ·关于职业弹性培养对策的结论第173页
 第三节 本研究的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第173-177页
     ·本研究的局限性第173-174页
     ·未来研究的方向与建议第174-177页
参考文献第177-189页
附录第189-226页
致谢第226-228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228页

论文共2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服务品牌内化的构成要素与过程机制
下一篇:公司治理对归核化战略决策及其实施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内部治理特征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