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六省动态发展能力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引言 | 第8-10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0页 |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2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第10-21页 |
·区域竞争力综述 | 第10-14页 |
·演化经济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动态能力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中部崛起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小结 | 第21页 |
3 理论建构与指标体系 | 第21-26页 |
·理论建构 | 第21-23页 |
·指标体系 | 第23-25页 |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 第25-26页 |
4 中部地区动态发展能力差异分析 | 第26-41页 |
·中部地区的基本情况 | 第27-28页 |
·不同时期动态发展能力差异分析 | 第28-35页 |
·50 年代初期 | 第28-29页 |
·60 年代初期 | 第29-30页 |
·70 年代初期 | 第30-31页 |
·80 年代初期 | 第31-32页 |
·90 年代初期 | 第32-34页 |
·金融危机初期 | 第34-35页 |
·分项动态发展能力差异分析 | 第35-39页 |
·综合经济能力 | 第35-36页 |
·科技教育能力 | 第36-37页 |
·基础设施能力 | 第37页 |
·政府作用能力 | 第37-38页 |
·居民生活能力 | 第38-39页 |
·动态发展能力差异综合分析 | 第39-41页 |
5 中部六省动态发展能力差异分析 | 第41-62页 |
·中部六省的基本情况 | 第41-42页 |
·不同时期动态发展能力差异分析 | 第42-55页 |
·50 年代初期 | 第42-44页 |
·60 年代初期 | 第44-47页 |
·70 年代初期 | 第47-49页 |
·80 年代初期 | 第49-51页 |
·90 年代初期 | 第51-53页 |
·金融危机初期 | 第53-55页 |
·分项动态发展能力差异分析 | 第55-58页 |
·综合经济能力 | 第55-56页 |
·科技教育能力 | 第56页 |
·基础设施能力 | 第56-57页 |
·政府作用能力 | 第57-58页 |
·居民生活能力 | 第58页 |
·动态发展能力差异综合分析 | 第58-62页 |
6 中部六省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62-66页 |
·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综合经济能力 | 第62页 |
·依托高校优势,提升科技教育能力 | 第62-63页 |
·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基础设施能力 | 第63-65页 |
·加快制度创新,提升政府作用能力 | 第65页 |
·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能力 | 第65-66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66-69页 |
·主要结论 | 第66-67页 |
·创新之处 | 第67页 |
·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