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导论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 第10页 |
·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特别之处与存在不足 | 第11-12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 | 第12-15页 |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第12-13页 |
·新古典增长理论 | 第13-14页 |
·“新”增长理论 | 第14-15页 |
·制度学派的观点 | 第15页 |
·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理论 | 第15-18页 |
·循环积累因果理论 | 第16页 |
·增长极理论 | 第16-17页 |
·不平衡增长理论 | 第17页 |
·倒“U”理论 | 第17-18页 |
·区域经济差异理论的新进展 | 第18页 |
·文献评述 | 第18-21页 |
3 河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状况 | 第21-35页 |
·河南省概况 | 第21-25页 |
·河南省的地理及历史概况 | 第21-23页 |
·河南省的经济发展近况 | 第23-24页 |
·河南省18 个地级市概况 | 第24-25页 |
·河南省18 市的总量与人均GDP 的差异分析 | 第25-28页 |
·总量 GDP 分析 | 第25-27页 |
·人均 GDP 分析 | 第27-28页 |
·河南省 18 市的工业化进程差异 | 第28-30页 |
·河南省18 市的主要社会及经济指标差异 | 第30-34页 |
·科技、教育及人力资源 | 第30-31页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 | 第31-33页 |
·出口贸易额 | 第33-34页 |
·河南省四大经济区的比较 | 第34-35页 |
4 河南省地级市经济差异的计量评价 | 第35-44页 |
·指标体系与数据总揽 | 第35-37页 |
·选择指标的原则 | 第35页 |
·指标体系和数据 | 第35-37页 |
·分析方法 | 第37-42页 |
·TOPSIS 评价方法 | 第37-39页 |
·灰色定权聚类分析法 | 第39-41页 |
·主成分分析法 | 第41-42页 |
·主要结论 | 第42-44页 |
5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和缩小差异的对策 | 第44-48页 |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44-46页 |
·区位因素及资源禀赋的差异 | 第44-45页 |
·政策与政府效率因素 | 第45页 |
·区域发展战略 | 第45页 |
·社会历史环境与文化因素 | 第45-46页 |
·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对策 | 第46-48页 |
·充分发挥中原城市群的带动辐射作用 | 第46页 |
·加大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 | 第46-47页 |
·加强区域合作,提高政府效率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