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知识产权论文--商标法论文

中美商标显著性退化认定比较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13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8-9页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第9页
    三、文献综述第9-11页
    四、主要研究方法第11页
    五、论文结构第11-12页
    六、论文主要创新和不足第12-13页
第一章 我国商标显著性退化认定现状及争议第13-18页
    第一节 我国现行立法规定及司法认定第13-14页
        一、我国商标立法规定第13页
        二、我国司法实践认定第13-14页
    第二节 我国商标显著性退化认定面临的困境第14-18页
        一、认定标准不统一第15-16页
        二、直接反映相关公众普遍认知的证据难以得到采纳第16-18页
第二章 商标显著性退化认定标准分析第18-25页
    第一节 美国认定标准的演变与争论第18-21页
        一、商标意义标准第18-19页
        二、商标主要意义标准第19-20页
        三、消费者购买动机标准第20-21页
    第二节 中美认定标准比较及分析第21-25页
        一、中美认定标准比较第21-22页
        二、中美认定标准分析第22-25页
第三章 商标显著性退化认定证据分析第25-33页
    第一节 显著性退化证据在美国的应用第25-28页
        一、辞典、出版物第25页
        二、消费者调查第25-28页
        三、其他证据第28页
    第二节 中美认定证据比较及分析第28-33页
        一、中美认定证据比较第28-29页
        二、消费者调查证据引入分析第29-33页
第四章 完善我国商标显著性退化认定的建议第33-43页
    第一节 确立商标显著性退化抗辩审查及认定标准第33-34页
        一、确立显著性退化抗辩审查第33页
        二、确立相关公众对系争商标主要意义的认知为认定标准第33-34页
    第二节 确立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综合认定为认定方法第34-40页
        一、消费者调查的适用第34-40页
        二、与间接证据共同认定第40页
    第三节 商标显著性退化认定态度及救济第40-43页
        一、法院应保持审慎认定的态度第40-41页
        二.特定情况下的商标显著性恢复期第41页
        三、赋予商标权人字典订正权第41-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后记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乳腺癌HIC-1和HMMR表达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下一篇:SPECT/MRI双模态双靶向探针的构建以及其在肺癌的诊断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