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视觉传达领域里的服务设计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的契机 | 第11页 |
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5页 |
1.3.1 国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1.3.2 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15页 |
1.4 研究的方法 | 第15页 |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当今设计的相关问题 | 第17-25页 |
2.1 视觉传达领域所面对的问题 | 第17-18页 |
2.2 大数据时代概况 | 第18-20页 |
2.2.1 大数据时代下新的选择性 | 第18-19页 |
2.2.2 大数据时代下需要的人才 | 第19-20页 |
2.3 当今社会对于设计的新需求 | 第20-25页 |
2.3.1 企业的新模式 | 第20-21页 |
2.3.2 设计的驱动创新性 | 第21-22页 |
2.3.3 当前社会所需要的设计 | 第22-23页 |
2.3.4 关于设计的地位与进步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服务设计概述 | 第25-43页 |
3.1 关于服务设计学科 | 第25-28页 |
3.1.1 简述服务科学 | 第25-26页 |
3.1.2 “服务”的含义 | 第26-27页 |
3.1.2.1 “服务”的定义 | 第26页 |
3.1.2.2 “服务”的分类 | 第26-27页 |
3.1.3 关于“日本”的服务简述 | 第27-28页 |
3.1.3.1 日本对于“服务”的诠释 | 第27页 |
3.1.3.2 日本的“服务”理念 | 第27-28页 |
3.2 服务设计的概念 | 第28-30页 |
3.2.1 服务设计的学科定义 | 第28-29页 |
3.2.2 对于服务设计理念的解释 | 第29-30页 |
3.3 服务设计的出现及必要性 | 第30-33页 |
3.3.1 关于服务设计的起源 | 第31页 |
3.3.2 关于研究服务设计的必要性 | 第31-33页 |
3.4 服务设计的核心及所解决的问题 | 第33-36页 |
3.4.1 服务设计的三个核心点 | 第33-35页 |
3.4.1.1 以人为本的思想 | 第33页 |
3.4.1.2 关于服务设计的接触点 | 第33-34页 |
3.4.1.3 创建用户满意的体验 | 第34-35页 |
3.4.2 服务设计能解决的问题 | 第35-36页 |
3.5 服务设计的工具简述 | 第36-43页 |
3.5.1 数据收集类的工具 | 第37-38页 |
3.5.2 综合分析类的工具 | 第38-39页 |
3.5.3 构建创意类的工具 | 第39-41页 |
3.5.4 模拟及测试评估类的工具 | 第41-43页 |
第四章 视觉传达里的服务设计工具应用 | 第43-59页 |
4.1 视觉传达与服务设计的关系 | 第43-45页 |
4.2 视觉传达里的服务设计工具运用 | 第45-53页 |
4.2.1 服务设计工具的运用对于视觉传达的益处 | 第45-46页 |
4.2.2 视觉传达里的服务设计工具的选择 | 第46-53页 |
4.2.2.1 数据类工具的选择 | 第46-48页 |
4.2.2.2 综合分析类工具的选择 | 第48-50页 |
4.2.2.3 构建创意类工具的选择 | 第50-52页 |
4.2.2.4 模拟及测试评估类工具的选择 | 第52-53页 |
4.3 视觉传达里的草图工具应用阐述 | 第53-55页 |
4.4 给予视觉传达启示的服务设计案例 | 第55-59页 |
第五章 视觉传达的未来发展及展望 | 第59-65页 |
5.1 关于当今的视觉传达 | 第59-61页 |
5.2 视觉传达设计师未来应完善的职能 | 第61-62页 |
5.3 视觉传达设计的跨界表现 | 第62-65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