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我国个人信用信息保护与利用的界定与法律问题 | 第13-21页 |
2.1 个人信用信息保护与利用的界定 | 第13-17页 |
2.1.1 个人信用信息的概念与特征 | 第13-14页 |
2.1.2 个人信用信息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第14-15页 |
2.1.3 大数据对个人信用信息保护与利用的影响 | 第15-17页 |
2.2 我国个人信用信息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17-21页 |
2.2.1 个人信用信息法律保护与利用的立法不协调 | 第17-18页 |
2.2.2 个人信用信息保护与利用的监管机制不健全 | 第18-19页 |
2.2.3 个人信用信息收集与使用规则不明确 | 第19页 |
2.2.4 个人信用信息主体缺乏有效的救济机制 | 第19-21页 |
第三章 个人信用信息保护与利用的立法不足与完善建议 | 第21-29页 |
3.1 我国个人信用信息保护与利用立法现状 | 第21-22页 |
3.2 我国个人信用信息保护与利用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3.3 域外个人信用信息保护与利用立法的经验借鉴 | 第23-27页 |
3.3.1 美国 | 第23-24页 |
3.3.2 欧盟 | 第24-25页 |
3.3.3 日本 | 第25-26页 |
3.3.4 韩国 | 第26-27页 |
3.4 完善我国个人信用信息保护与利用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27-29页 |
第四章 个人信用信息保护与利用的监管缺失与解决建议 | 第29-33页 |
4.1 我国个人信用信息保护与利用监管现状与问题 | 第29页 |
4.2 域外个人信用信息保护与利用的监管制度及其实践 | 第29-32页 |
4.2.1 美国 | 第29-30页 |
4.2.2 欧盟 | 第30页 |
4.2.3 日本 | 第30-31页 |
4.2.4 韩国 | 第31-32页 |
4.3 完善我国个人信用信息保护与利用监管制度的建议 | 第32-33页 |
第五章 个人信用信息收集与使用中的问题与解决之道 | 第33-38页 |
5.1 我国个人信用信息收集与使用现状 | 第33页 |
5.2 我国个人信用信息收集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5.3 域外个人信用信息收集与使用制度的实践经验 | 第35-36页 |
5.4 完善我国个人信用信息收集与使用规则的建议 | 第36-38页 |
第六章 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救济保障不足与解决之道 | 第38-42页 |
6.1 我国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利救济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6.2 域外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救济权的保障机制 | 第39-40页 |
6.3 完善我国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利救济机制的建议 | 第40-4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