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水源水突发性污染预警应急系统与镍、铬、汞应急处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符号说明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概述第12-13页
        1.2.1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分类第12页
        1.2.2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特点第12-13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3-20页
        1.3.1 水质预警应急系统研究现状第13-18页
        1.3.2 水体中重金属处理方法研究现状第18-20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构建原理研究第21-32页
    2.1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的设计第21-28页
        2.1.1 污染源识别第22-23页
        2.1.2 监测指标体系确定第23页
        2.1.3 监测技术第23-24页
        2.1.4 监测点布置第24页
        2.1.5 水质预测第24-25页
        2.1.6 应急预案第25-28页
    2.2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的基本建设模式第28-31页
        2.2.1 水质监测系统第29-30页
        2.2.2 远程控制系统第30页
        2.2.3 预警系统第30页
        2.2.4 应急系统第30-31页
    2.3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水质预测方法研究第32-41页
    3.1 水质预测方法介绍第32-35页
        3.1.1 机理性水质模型第32-33页
        3.1.2 非机理性水质模型第33-35页
    3.2 灰色系统建模理论与应用第35-40页
        3.2.1 GM(1,1)模型建立第35-36页
        3.2.2 模型精度的检验第36-37页
        3.2.3 残差修正 GM(1,1)模型第37-38页
        3.2.4 模型应用第38-40页
    3.3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柳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的构建第41-50页
    4.1 柳江水源地概况第41页
    4.2 构建柳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的重要性第41页
    4.3 柳江主要污染源第41-42页
    4.4 柳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基本建设模式第42-49页
        4.4.1 水质监测系统第43-46页
        4.4.2 远程控制系统第46页
        4.4.3 预警系统第46页
        4.4.4 应急系统第46-49页
    4.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混凝去除水中镍试验研究第50-61页
    5.1 试验材料第50-51页
        5.1.1 镍污染原水配制第50-51页
        5.1.2 试验主要药品第51页
        5.1.3 试验主要仪器第51页
    5.2 试验方法第51-52页
    5.3 样品分析方法第52页
    5.4 结果与分析第52-59页
        5.4.1 水厂常规工艺对镍的去除效果第52-53页
        5.4.2 单因素试验第53-57页
        5.4.3 正交试验第57-59页
        5.4.4 最佳方案下不同初始镍浓度的去除效果第59页
    5.5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六章 硫酸亚铁还原混凝法去除水中铬(VI)试验研究第61-72页
    6.1 试验材料第61-63页
        6.1.1 铬(VI)污染原水配制第61-62页
        6.1.2 试验主要药品第62页
        6.1.3 试验主要仪器第62-63页
    6.2 试验原理与方法第63页
        6.2.1 还原混凝法除铬(VI)原理第63页
        6.2.2 试验方法第63页
    6.3 样品分析方法第63-64页
    6.4 结果与分析第64-70页
        6.4.1 水厂常规工艺对铬(VI)的去除效果第64页
        6.4.2 单因素试验第64-68页
        6.4.3 正交试验第68-70页
        6.4.4 最佳方案下不同初始铬(VI)浓度的处理效果第70页
    6.5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七章 粉末活性炭强化混凝去除水中汞试验研究第72-83页
    7.1 试验材料第72-73页
        7.1.1 汞污染原水配制第72-73页
        7.1.2 试验主要药品第73页
        7.1.3 试验主要仪器第73页
    7.2 试验方法第73-74页
    7.3 样品分析方法第74页
    7.4 结果与分析第74-81页
        7.4.1 水厂常规工艺对汞的去除效果第74-75页
        7.4.2 单因素试验第75-79页
        7.4.3 正交试验第79-81页
        7.4.4 最佳方案下不同初始汞浓度的去除效果第81页
    7.5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83-86页
    8.1 结论第83-84页
    8.2 创新点第84页
    8.3 展望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90-91页
致谢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刑事搜查实训教学规范研究--以室内搜查实训教学为例
下一篇:王阳明公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