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论文

基于IC卡数据的城市公交出行与建成环境关系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20页
        1.3.1 公交导向研究进展第14-15页
        1.3.2 公交IC卡大数据在公交出行中的应用进展第15-16页
        1.3.3 社会经济因素与公交出行相关性研究进展第16-17页
        1.3.4 建成环境与公交出行相关性研究进展第17-19页
        1.3.5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9-20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0-24页
        1.4.1 研究内容第20-22页
        1.4.2 研究方法第22-23页
        1.4.3 技术路线第23-24页
2 相关理论与方法第24-42页
    2.1 土地使用与交通互动反馈机制第24-25页
    2.2 建成环境与交通出行协调理论第25-26页
    2.3 社会经济因素与公交出行关系第26-28页
        2.3.1 社会属性对公交出行的影响第26-27页
        2.3.2 经济水平对公交出行的影响第27-28页
        2.3.3 人口密度因素对公交出行的影响第28页
    2.4 建成环境与公交出行关系第28-37页
        2.4.1 土地使用密度对公交出行的影响第28-31页
        2.4.2 用地混合度对公交出行的影响第31-33页
        2.4.3 街区设计对公交出行的影响第33-34页
        2.4.4 公交可达性对公交出行的影响第34-36页
        2.4.5 目的地可达性对公交出行的影响第36-37页
    2.5 分层线性模型第37-41页
        2.5.1 分层线性模型原理第37-38页
        2.5.2 模型的基本类型第38-39页
        2.5.3 分层线性模型的运用第39-41页
    2.6 本章小结第41-42页
3 基于公交IC卡的武汉市居民公交出行特征第42-65页
    3.1 研究区域与数据库建立第42-44页
        3.1.1 研究区域第42-43页
        3.1.2 数据分析工具第43-44页
        3.1.3 数据来源第44页
    3.2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44-51页
        3.2.1 数据基本情况第44-45页
        3.2.2 公交站点与线路数据处理第45-46页
        3.2.3 公交刷卡数据处理第46-47页
        3.2.4 土地利用数据处理第47-48页
        3.2.5 数据库构建平台第48-49页
        3.2.6 公交线路与用地数据空间联合第49-51页
    3.3 公交出行特征分析第51-56页
        3.3.1 武汉市站点资源现状分析第51-52页
        3.3.2 公交出行时间分布第52-53页
        3.3.3 公交出行空间分布特征第53-55页
        3.3.4 公交出行特征总结第55-56页
    3.4 基于职住用地匹配度的公交配置合理性分析第56-63页
        3.4.1 与居住用地出行需求匹配第56-58页
        3.4.2 与工作用地出行需求匹配第58-61页
        3.4.3 与站点资源配置匹配第61-63页
    3.5 本章小结第63-65页
4 基于空间差异性的环境建成与公交出行分析第65-85页
    4.1 分层线性模型构建第65-66页
    4.2 分层变量选取与统计第66-75页
        4.2.1 因变量:公交站点出行率第66页
        4.2.2 第一层自变量:建成环境要素第66-73页
        4.2.3 第二层自变量:社会经济因素第73-75页
    4.3 分层模型回归统计结果第75-84页
        4.3.1 参数估计选择第75-76页
        4.3.2 第一层回归分析第76-81页
        4.3.3 第二层回归分析第81-84页
    4.4 本章小结第84-85页
5 典型市辖区的用地优化策略第85-107页
    5.1 公交出行率优化方法构建第85-87页
        5.1.1 优化市辖区选择方法第85-86页
        5.1.2 优化流程第86-87页
    5.2 江汉区空间优化策略第87-93页
        5.2.1 区域简介第87-88页
        5.2.2 优化片区识别与划分第88-89页
        5.2.3 优化指标判别第89-91页
        5.2.4 优化对策第91-93页
    5.3 江岸区空间优化策略第93-99页
        5.3.1 区域简介第93页
        5.3.2 优化片区识别与划分第93-94页
        5.3.3 优化指标判别第94-96页
        5.3.4 优化对策第96-99页
    5.4 洪山区空间优化策略第99-106页
        5.4.1 区域简介第99页
        5.4.2 优化片区识别与划分第99-100页
        5.4.3 优化指标判别第100-103页
        5.4.4 优化对策第103-106页
    5.5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07-110页
    6.1 研究结论第107-109页
    6.2 研究展望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7页
致谢第117-118页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丹蛭降糖胶囊治疗肥胖大鼠慢性肾损伤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在用柴油机尾气排放控制SCR系统的建模与仿真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