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2-15页 |
英文摘要 | 第15-17页 |
前言 | 第18-20页 |
第一章 海洋放线菌研究进展 | 第20-30页 |
1.1 海洋放线菌简介 | 第20-23页 |
1.1.1 海洋放线菌概述 | 第20页 |
1.1.2 海洋放线菌的分布 | 第20-23页 |
1.2 海洋放线菌的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1.2.1 传统的分离培养技术 | 第23-25页 |
1.2.2 分子水平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1.3 海洋放线菌的分类鉴定 | 第26-28页 |
1.3.1 传统分类法 | 第26页 |
1.3.2 化学分类法 | 第26-27页 |
1.3.3 分子分类法 | 第27-28页 |
1.3.4 多相分类法 | 第28页 |
1.4 海洋放线菌的代谢产物的多样性 | 第28-29页 |
1.4.1 抗菌活性物质 | 第28页 |
1.4.2 抗肿瘤活性物质 | 第28-29页 |
1.4.3 抗病毒活性物质 | 第29页 |
1.4.4 毒素 | 第29页 |
1.4.5 酶抑制剂 | 第29页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北黄海功能海域海泥沉积物细菌种群的差异性分析 | 第30-49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9页 |
2.1.1 材料 | 第30-32页 |
2.1.2 方法 | 第32-39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7页 |
2.2.1 海泥样品理化性质测定结果 | 第39页 |
2.2.2 海泥样品总DNA提取结果 | 第39-40页 |
2.2.3 16S rDNA PCR扩增结果 | 第40页 |
2.2.4 16S rDNA产物的回收和纯化 | 第40-41页 |
2.2.5 16S rDNA V3区PCR扩增结果 | 第41页 |
2.2.6 16S rDNA的可变V3区DGGE电泳结果及种群结构相似性分析 | 第41-44页 |
2.2.7 各采样点DGGE电泳图谱中优势种群序列测定结果 | 第44-45页 |
2.2.8 各采样点细菌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 | 第45-46页 |
2.2.9 各位点细菌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46-47页 |
2.3 小结 | 第47-49页 |
第三章 海泥沉积物可培养放线菌种群分析及活性菌株筛选 | 第49-63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4页 |
3.1.1 材料 | 第49-52页 |
3.1.2 方法 | 第52-54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54-61页 |
3.2.1 不同采样站位放线菌分离结果 | 第54-55页 |
3.2.2 海洋放线菌的16S rDNA鉴定结果 | 第55-58页 |
3.2.3 可培养海洋链霉菌种群差异分析 | 第58-59页 |
3.2.4 可培养海洋放线菌的抑菌活性筛选 | 第59-61页 |
3.3 小结 | 第61-63页 |
第四章 HW80的分类鉴定及挥发性代谢产物研究 | 第63-84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63-70页 |
4.1.1 材料 | 第63-65页 |
4.1.2 方法 | 第65-70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70-82页 |
4.2.1 海洋放线菌HW80的16S rDNA比对结果 | 第70-71页 |
4.2.2 菌株HW80菌落形态观察结果 | 第71-72页 |
4.2.3 菌株HW80菌丝形态观察结果 | 第72页 |
4.2.4 菌株HW80生理生化试验结果 | 第72-75页 |
4.2.5 菌株HW80药敏测定结果 | 第75页 |
4.2.6 菌株HW80挥发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原真菌抑制能力测定结果 | 第75-77页 |
4.2.7 菌株HW80挥发性代谢产物的HS-SPME-GC-MS分析结果 | 第77-82页 |
4.3 小结 | 第82-84页 |
第五章 HW85的分类鉴定及固体培养活性代谢产物研究 | 第84-104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84-88页 |
5.1.1 材料 | 第84-85页 |
5.1.2 方法 | 第85-88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88-102页 |
5.2.1 海洋放线菌HW85的16S rDNA序列比对结果 | 第88页 |
5.2.2 HW85的菌落形态及孢子丝观察结果 | 第88-90页 |
5.2.3 HW85的生理生化实验结果 | 第90-91页 |
5.2.4 HW85药敏试验测定结果 | 第91-92页 |
5.2.5 HW85固体培养对植物病原真菌抗菌谱测定结果 | 第92页 |
5.2.6 HW85菌株淡水发酵培养基改良结果 | 第92-93页 |
5.2.7 HW85固体培养后处理及活性代谢产物理化性质研究结果 | 第93-96页 |
5.2.8 HW85活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 | 第96-102页 |
5.3 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六章 GQ-17的分类鉴定及发酵代谢产物应用研究 | 第104-119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104-107页 |
6.1.1 材料 | 第104-105页 |
6.1.2 方法 | 第105-107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107-117页 |
6.2.1 海洋放线菌GQ-17的16S rDNA序列比对结果 | 第107-108页 |
6.2.2 GQ-17的菌落形态及孢子丝观察结果 | 第108-109页 |
6.2.3 GQ-17的生理生化测定结果 | 第109-110页 |
6.2.4 GQ-17药敏试验测定结果 | 第110-111页 |
6.2.5 GQ-17发酵液植物病原真菌抗菌谱测定结果 | 第111页 |
6.2.6 GQ-17发酵液理化性质研究 | 第111-113页 |
6.2.7 GQ-17复合发酵产物ST-2的开发 | 第113-117页 |
6.2.8 GQ-17复合发酵产物的促生防病效果 | 第117页 |
6.3 小结 | 第117-11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19-127页 |
7.1 北黄海功能区海泥沉积物细菌种群差异性分析 | 第119-120页 |
7.2 北黄海海泥沉积物中可培养海洋放线菌种群分析及活性菌株筛选 | 第120页 |
7.3 HW80的分类鉴定及挥发性代谢产物研究 | 第120-122页 |
7.4 HW85的分类鉴定及固体培养代谢产物研究 | 第122-123页 |
7.5 GQ-17的分类鉴定及发酵液代谢产物应用研究 | 第123-125页 |
7.6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125-126页 |
7.7 主要创新点 | 第126-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138-140页 |
论文图表统计 | 第140-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