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精神病学论文--精神分裂症论文

抗精神病药导致QT间期延长的观察与BDNF基因关联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缩略语说明第12-14页
前言第14-21页
    研究现状、成果第14-19页
    研究目的、方法第19-21页
一、研究内容第21-47页
    1.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21-28页
        1.1.1 研究对象第21页
        1.1.2 研究纳入,排除及退出标准第21-22页
        1.1.3 一般资料的收集第22-24页
        1.1.4 QTIP的界定标准第24页
        1.1.5 实验室研究指标的检测第24页
        1.1.6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第24-26页
        1.1.7 基因检测方法及步骤第26-28页
        1.1.8 质控第28页
        1.1.9 统计方法第28页
    1.2 结果第28-40页
        1.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第28页
        1.2.2 入组患者基线和4周的检测指标第28-30页
        1.2.3 入组患者不同性别之间基线和4周的检测指标变化第30页
        1.2.4 入组患者首发与非首发之间基线和4周的检测指标变化第30页
        1.2.5 入组患者Ola、Ris、Que干预后基线和4周的各检测指标的变化第30-34页
        1.2.6 入组患者QTc变化值与基线时间各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第34页
        1.2.7 rs6265与QT间期变化的关系第34-37页
            电泳结果第34-36页
            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实验第36-37页
        1.2.8 入组患者BDNFrs6265不同等位基因在基线和治疗4周末各检测指标变化第37-39页
        1.2.9 入组患者BDNFrs6265不同等位基因中基线各检测指标的变化值的比较第39-40页
    1.3 讨论第40-45页
        1.3.1 SCH患者临床治疗现状第40页
        1.3.2 APD导致QTIP第40-42页
        1.3.3 APD导致QTIP遗传因素第42-43页
        1.3.4 APD对糖、脂代谢指标的影响第43-44页
        1.3.5 是否首发与QTIP第44页
        1.3.6 APD导致QTIP在男、女性别差异第44页
        1.3.7 BDNF与QTIP第44-45页
    1.4 小结第45-47页
二、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62页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2-63页
附录第63-65页
    研究流程表第63-64页
    患者一般资料第64-65页
综述第65-84页
    参考文献第74-84页
致谢第84-85页
个人简历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天津市18岁及以上人群自杀意念与自杀未遂流行病学调查
下一篇:利培酮联合阿立哌唑与单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