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被动房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9-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1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2章 被动房标准变迁 | 第22-35页 |
2.1 德国被动房标准直接应用型 | 第23-26页 |
2.1.1 德国节能标准发展历程 | 第23-24页 |
2.1.2 德国被动房标准具体内涵 | 第24-26页 |
2.2 德国被动房标准调整应用型 | 第26-27页 |
2.2.1 芬兰 | 第26-27页 |
2.2.2 奥地利 | 第27页 |
2.3 德国被动房标准重新开发型 | 第27-31页 |
2.3.1 瑞士 | 第28页 |
2.3.2 美国 | 第28-30页 |
2.3.3 瑞典 | 第30-31页 |
2.4 中国被动房标准 | 第31-34页 |
2.4.1 河北 | 第31-32页 |
2.4.2 山东 | 第32-33页 |
2.4.3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 | 第33-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被动房气候指标分析 | 第35-47页 |
3.1 室外空气温度 | 第36-38页 |
3.2 太阳辐射 | 第38-39页 |
3.3 露点温度 | 第39-41页 |
3.4 天空有效温度 | 第41-44页 |
3.5 气候大陆度 | 第44-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PHPP模型建立与分析 | 第47-66页 |
4.1 PHPP软件 | 第47-50页 |
4.1.1 简介 | 第47页 |
4.1.2 软件框架 | 第47-49页 |
4.1.3 计算原理与方法 | 第49-50页 |
4.2 被动房设计方法 | 第50-52页 |
4.2.1 关键参数限额法 | 第50页 |
4.2.2 双向交叉平衡法 | 第50-51页 |
4.2.3 经济环境决策法 | 第51-52页 |
4.3 建筑物理信息模型 | 第52-56页 |
4.3.1 基本信息 | 第52-53页 |
4.3.2 气象数据 | 第53-54页 |
4.3.3 外墙设置 | 第54页 |
4.3.4 屋面设置 | 第54-55页 |
4.3.5 外窗设置 | 第55页 |
4.3.6 热桥设置 | 第55-56页 |
4.3.7 遮阳设置 | 第56页 |
4.3.8 内部得热量设置 | 第56页 |
4.4 建筑设备信息模型 | 第56-58页 |
4.4.1 通风系统设置 | 第56-58页 |
4.4.2 生活热水设置 | 第58页 |
4.5 敏感度分析 | 第58-65页 |
4.5.1 外墙 | 第58-59页 |
4.5.2 屋面 | 第59-60页 |
4.5.3 外窗 | 第60-63页 |
4.5.4 内部得热量 | 第63页 |
4.5.5 热回收率 | 第63-6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节能标准讨论 | 第66-86页 |
5.1 正交试验法简介 | 第66页 |
5.2 正交实验设计 | 第66-68页 |
5.2.1 因素及水平 | 第66-67页 |
5.2.2 实验方案 | 第67-68页 |
5.3 能耗需求计算与分析 | 第68-73页 |
5.3.1 供热需求 | 第68-70页 |
5.3.2 制冷除湿需求 | 第70-71页 |
5.3.3 一次能源需求 | 第71-72页 |
5.3.4 供热、制冷除湿和照明需求 | 第72-73页 |
5.4 增量成本计算与分析 | 第73-79页 |
5.4.1 增量成本计算 | 第73-76页 |
5.4.2 增量成本正交分析 | 第76-77页 |
5.4.3 投资价值比 | 第77-79页 |
5.5 正交实验结果讨论 | 第79-85页 |
5.5.1 综合最优方案 | 第79-82页 |
5.5.2 能耗分布 | 第82-84页 |
5.5.3 夏热冬冷地区被动房特性分析 | 第84-8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9页 |
6.1 结论 | 第86-87页 |
6.2 展望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 第93-94页 |
附录A 德国被动房计算方法 | 第94-96页 |
附录B 敏感度计算分析 | 第96-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