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镍基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 第9-12页 |
1.2 镍基双金属纳米颗粒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3 硼氢化钠水解制氢反应 | 第13-14页 |
1.4 醇类小分子的电催化氧化反应 | 第14页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1.5.1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4-15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7-23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17-18页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18-19页 |
2.3 催化剂表征 | 第19-21页 |
2.4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方法 | 第21-23页 |
2.4.1 催化硼氢化钠水解制氢反应 | 第21页 |
2.4.2 电催化氧化甲醇反应 | 第21-23页 |
第3章 不同配体调控Ni-Fe-B双金属纳米颗粒制备及性能 | 第23-33页 |
3.1 引言 | 第2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3-28页 |
3.2.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3-24页 |
3.2.2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4-2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2页 |
3.3.1 不同配体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3.3.2 反应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3.3.3 氢氧化钠浓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30页 |
3.3.4 催化剂投加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3.3.5 硼氢化钠浓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中空Ni-Fe-B双金属纳米颗粒制备及性能 | 第33-44页 |
4.1 引言 | 第3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33-37页 |
4.2.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3页 |
4.2.2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3-3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2页 |
4.3.1 置换时间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4.3.2 NaOH浓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4.3.3 反应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40页 |
4.3.4 催化剂投加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4.3.5 催化剂稳定性测试 | 第41-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5章 中空Ni-Co-B双金属纳米颗粒制备及性能 | 第44-57页 |
5.1 引言 | 第44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44-48页 |
5.2.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4页 |
5.2.2 催化剂的表征 | 第44-48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6页 |
5.3.1 Ni-Co-B/C电极在碱液中的电催化氧化行为 | 第49-51页 |
5.3.2 Ni-Co-B/C电极在碱液中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 | 第51-53页 |
5.3.3 Ni-Co-B/C电极上甲醇的电催化氧化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 第53-5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