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1.1 水凝胶的概述及分类 | 第8-9页 |
1.2 水凝胶药物递送系统 | 第9-13页 |
1.2.1 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 第9-11页 |
1.2.2 常见的用于药物递送的智能水凝胶 | 第11-13页 |
1.3 纳米水凝胶载药递送系统 | 第13-17页 |
1.3.1 纳米水凝胶的制备 | 第14-15页 |
1.3.2 纳米水凝胶作为药物递送系统 | 第15页 |
1.3.3 纳米水凝胶药物释放机制 | 第15-17页 |
1.4 肿瘤治疗现状/新方法 | 第17-19页 |
1.4.1 双药物协同治疗 | 第17-19页 |
1.4.2 化疗-热疗联合治疗 | 第19页 |
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与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多功能聚合物纳米水凝胶药物递送系统的制备 | 第21-31页 |
2.1 引言 | 第21-2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2-24页 |
2.2.1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22页 |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2页 |
2.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22-2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4-30页 |
2.3.1 回流沉淀聚合法制备聚合物纳米水凝胶P(AA-co-DMA-co-PMA)药物递送系统 | 第24-25页 |
2.3.2 单体3-甲基丙烯酰胺基多巴胺(DMA)的表征测试 | 第25-26页 |
2.3.3 单体比例与总量对回流沉淀聚合法制备聚合物纳米水凝胶的影响 | 第26-27页 |
2.3.4 交联剂对回流沉淀聚合法制备聚合物纳米水凝胶的影响 | 第27-29页 |
2.3.5 聚合物纳米水凝胶的结构表征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可注射纳米材料-高分子复合水凝胶载药递送系统在双药协同治疗中的研究 | 第31-53页 |
3.1 引言 | 第31-3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8页 |
3.2.1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33页 |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3页 |
3.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33-3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8-52页 |
3.3.1 制备双载药可注射纳米材料-高分子复合水凝胶载药递送系统DOX-CA4P@NHG | 第38-40页 |
3.3.2 纳米水凝胶P(AA-co-4-VPBA)的制备及表征 | 第40-41页 |
3.3.3 共聚物Poly(DMA-co-PEGMA)的制备及表征 | 第41-42页 |
3.3.4 可注射水凝胶的制备及表征 | 第42-43页 |
3.3.5 纳米水凝胶P(AA-co-4-VPBA)和可注射水凝胶对DOX的负载与释放 | 第43-45页 |
3.3.6 可注射水凝胶对CA4P的包覆与释放 | 第45-46页 |
3.3.7 细胞的摄取行为研究 | 第46-47页 |
3.3.8 体外细胞毒性与细胞凋亡测试 | 第47-49页 |
3.3.9 动物抗肿瘤分析 | 第49-50页 |
3.3.10 组织学与免疫组化研究 | 第50-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金纳米棒AuNRs复合可注射水凝胶的制备以及光热治疗研究 | 第53-64页 |
4.1 引言 | 第53-5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4-57页 |
4.2.1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54页 |
4.2.2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54页 |
4.2.3 实现方法与步骤 | 第54-5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3页 |
4.3.1 AuNRs掺杂的pH刺激响应型的可注射纳米材料-高分子复合水凝胶 | 第57页 |
4.3.2 嵌段聚合物Poly(PEGMA-co-4-VPBA)的表征测试 | 第57-58页 |
4.3.3 纳米水凝胶P(AA-co-DMA)的制备及表征 | 第58-59页 |
4.3.4 pH刺激响应可注射水凝胶的降解 | 第59-60页 |
4.3.5 金纳米棒掺杂可注射水凝的光热效应表征 | 第60页 |
4.3.6 抗癌药物DOX的负载与释放 | 第60-61页 |
4.3.7 金纳米棒掺杂可注射纳米材料-高分子复合水凝胶的细胞毒性测试 | 第61-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