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宋代杂传文体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绪论第12-37页
    第一节 研究对象第12-14页
    第二节 杂传研究现状第14-25页
        一、古近代(——1911年)第14-18页
            1、书目对杂传的探讨第14-16页
            2、文学理论专著对杂传的考索第16-17页
            3、关于杂传的散论第17-18页
        二、现当代(1912——)第18-25页
            1、杂传体类及流变的研究第18-22页
            2、杂传分类的研究第22-25页
            3、杂传理论的研究第25页
    第三节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25-26页
    第四节 杂传辨体第26-37页
        一、杂传的文体归属第26-28页
        二、杂传与其他相关文体第28-32页
            1、杂传与史传第28-31页
            2、杂传与传奇第31-32页
        三、杂传的界定第32-37页
            1、结构体例第33页
            2、书写内容第33-34页
            3、编纂形式第34页
            4、史料真实性第34-35页
            5、“杂传”概念的界定第35-37页
第一章 宋前杂传发展概述第37-45页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杂传的发展情况第37-40页
        一、魏晋南北朝杂传的主要类型第37-39页
        二、魏晋南北朝杂传繁盛的原因第39-40页
    第二节 唐五代杂传发展情况第40-45页
        一、唐五代杂传类型的演变第40-41页
        二、唐代杂传的“衰落”第41-45页
            1、唐代杂传衰落的原因:文人不做传?第41-43页
            2、唐代杂传文体的裂变:由杂传到传奇第43-45页
第二章 宋代杂传的创作及其文体特征第45-88页
    第一节 宋代杂传的创作情况第45-52页
        一、北宋前期:为文学韩柳的古文家的杂传创作第45-46页
        二、北宋后期:史学家、文学家、理学家的杂传创作第46-49页
            1、司马光、范祖禹、晁说之等史学家的杂传创作第47页
            2、苏轼及苏门学士集团为主的文学家的杂传创作第47-48页
            3、理学家的杂传创作第48-49页
        三、南宋前期:“文采派”与“道学之儒”的杂传创作第49-50页
            1、文学之士的杂传创作第49-50页
            2、道学之儒的杂传创作第50页
        四、南宋后期:经学、史学学者的杂传创作第50-52页
    第二节 宋代杂传的传主分类第52-65页
        一、政府官员第53-55页
            1、中下层儒臣第53-54页
            2、朝臣兼文史学者、理学家第54-55页
        二、奇人侠士第55-58页
            1、医者贱工第55-56页
            2、奇女子第56-57页
            3、狭义之士第57-58页
        三、隐逸之士第58-62页
            1、隐于庙观第59页
            2、隐于山野第59-60页
            3、隐于巷陌第60-62页
        四、非人之物第62-65页
            1、动植物第62-63页
            2、器物第63-64页
            3、饮食第64-65页
    第三节 宋代杂传的文体特征第65-87页
        一、宋代杂传的结构形式第66-76页
            1、篇首的内部构成第66-71页
            2、正文的基本要素第71-73页
            3、结尾的评论模式第73-76页
        二、宋代杂传的叙事特色第76-85页
            1、以论为传的倾向第76-79页
            2、注重照应与补叙第79-81页
            3、不语怪力乱神第81-85页
        三、宋代杂传的语言风格第85-87页
            1、史书之体:冗长繁缛、质实无味第85页
            2、文章之体:端重敦厚、古朴自然第85-86页
            3、小说之体:雅致不富丽、洒脱不奇谲第86-87页
    小结第87-88页
第三章 宋人的杂传文体观第88-110页
    第一节 以小说或近于小说者为杂传第88-94页
        一、《太平广记》以内容无类可归的传体作品为杂传第88-89页
        二、宋代总集以语涉虚构的假传、托传、自传、异传为杂传第89-93页
            1、关于寓传第89-90页
            2、假传、自传、托传、异传第90-93页
        三、强调语言的通畅流丽第93-94页
    第二节 以质实无伪的叙事散文为杂传第94-102页
        一、质实:内容“言之有物”第95-98页
        二、无伪:史料强调真实第98-102页
            1、总集的去小说化倾向第98页
            2、书志“杂传类”的“去伪存真”第98-102页
    第三节 以杂记、杂录等其他文体为杂传第102-109页
        一、以“记”为杂传第103-106页
        二、以“录”为杂传第106-109页
    小结第109-110页
第四章 宋代杂传中的自传第110-121页
    第一节 宋代自传的主要类型第110-116页
        一、自我标举型第111-113页
        二、抱拙守愚型第113-114页
        三、托拟寄寓型第114-116页
    第二节 宋代自传中淡泊无欲、诗酒自任的隐逸情怀第116-121页
        一、儒释相融、出处自然的真隐第116-118页
        二、为政所累、由出而处的退隐第118-121页
结语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27页
附录一:宋代总集、类书的杂传编选一览表第127-129页
附录二:宋代书目的杂传辑录一览表第129-139页
附录三:宋人杂传篇目一览表第139-151页
附录四:宋人杂传传主进入正史“传记”情况统计简表第151-155页
致谢第155-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师陀建国后历史题材创作研究
下一篇:徐则臣作品的互文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