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拉整体结构多稳态找形分析及力学性能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0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张拉整体基本概念 | 第12-17页 |
1.2.1 张拉整体结构特性 | 第13页 |
1.2.2 张拉整体经典构型 | 第13-15页 |
1.2.3 动不定结构几何稳定性判定 | 第15-17页 |
1.3 张拉整体找形概述 | 第17-20页 |
1.3.1 找形算法分类 | 第18页 |
1.3.2 常见找形算法简介 | 第18-20页 |
1.4 多稳态张拉整体概述 | 第20-22页 |
1.4.1 多稳态定义 | 第20页 |
1.4.2 张拉整体的多稳态现象 | 第20-21页 |
1.4.3 多稳态张拉整体的发展 | 第21-22页 |
1.5 模块化张拉整体概述 | 第22-27页 |
1.5.1 模块化张拉整体基本概念 | 第22页 |
1.5.2 模块化张拉整体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1.5.3 模块化张拉整体应用案例 | 第25-27页 |
1.6 张拉整体力学性能研究概述 | 第27-28页 |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张拉整体找形 | 第30-38页 |
2.1 引言 | 第30页 |
2.2 力密度法原理 | 第30-31页 |
2.3 粒子群算法的引入 | 第31-32页 |
2.3.1 粒子群算法 | 第31页 |
2.3.2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张拉整体找形 | 第31-32页 |
2.4 数值算例 | 第32-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多稳态张拉整体结构找形研究 | 第38-69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动力松弛法找形 | 第38-43页 |
3.2.1 动力松弛法基本原理 | 第38-39页 |
3.2.2 动力松弛法找形算法 | 第39-41页 |
3.2.3 数值算例 | 第41-43页 |
3.3 张拉整体多稳态找形研究 | 第43-51页 |
3.3.1 多稳态找形基本原理 | 第43-44页 |
3.3.2 数值算例 | 第44-51页 |
3.4 带几何约束动力松弛法多稳态找形研究 | 第51-54页 |
3.4.1 带几何约束多稳态找形基本原理 | 第51-52页 |
3.4.2 数值算例 | 第52-54页 |
3.5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多稳态找形 | 第54-59页 |
3.6 多稳态张拉整体力学性能研究 | 第59-68页 |
3.6.1 张拉整体力学性能原理 | 第59-60页 |
3.6.2 张拉整体力学性能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60-61页 |
3.6.3 静力分析算例 | 第61-6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四章 张拉整体多稳态构型转换及能量跃迁研究 | 第69-86页 |
4.1 引言 | 第69页 |
4.2 多稳态转换基本原理 | 第69-70页 |
4.3 动力松弛法多稳态转换研究 | 第70-75页 |
4.3.1 动力松弛法多稳态转换算法 | 第70-72页 |
4.3.2 数值算例 | 第72-75页 |
4.4 向量式有限元研究多稳态转换 | 第75-84页 |
4.4.1 向量式有限元基本原理[68] | 第75-81页 |
4.4.2 向量式有限元研究多稳态转换原理 | 第81-82页 |
4.4.3 向量式有限元多稳态转换算法 | 第82-83页 |
4.4.4 数值算例 | 第83-8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五章 模块化张拉整体结构构建 | 第86-115页 |
5.1 引言 | 第86页 |
5.2 目标构型基本原理 | 第86-90页 |
5.2.1 解方程组法 | 第87-88页 |
5.2.2 优化搜索算法 | 第88-90页 |
5.3 模块化设计原理 | 第90-95页 |
5.3.1 多面体单元 | 第90-92页 |
5.3.2 单元连接方法 | 第92-95页 |
5.4 模块化设计案例 | 第95-110页 |
5.4.1 线型模块化张拉整体结构 | 第95-100页 |
5.4.2 平板型模块化张拉整体结构 | 第100-103页 |
5.4.3 环形模块化张拉整体结构 | 第103-105页 |
5.4.4 自由构型模块化张拉整体结构 | 第105-110页 |
5.5 模块化张拉整体力学性能研究 | 第110-114页 |
5.5.1 模块化张拉整体力学性能基本原理 | 第110-111页 |
5.5.2 模块化张拉整体力学性能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111-112页 |
5.5.3 静力分析算例 | 第112-11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5-117页 |
6.1 结论 | 第115页 |
6.2 今后工作展望 | 第115-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
个人简介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