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油气开采机械设备论文

基于热流固耦合的LNG低温潜液泵转子动力学特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9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1 国内外关于LNG低温潜液泵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2 国内外关于多场耦合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3 国内外关于模态分析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 本文主要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二章 热流固耦合基本理论及在ANSYS分析中的应用第19-25页
    2.1 热流固耦合基本理论第19页
    2.2 模型的控制方程第19-21页
        2.2.1 流体控制方程第19-20页
        2.2.2 固体控制方程第20页
        2.2.3 传热控制方程第20页
        2.2.4 耦合控制方程第20-21页
    2.3 流固耦合计算方法第21-23页
    2.4 热流固耦合的计算方法第23-24页
    2.5 流固耦合在ANSYS中的应用第24页
    2.6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LNG低温潜液泵水力优化设计及水力样机试验第25-44页
    3.1 SCS60-200型LNG低温潜液泵的设计参数第25页
    3.2 潜液泵三维模型第25-27页
    3.3 网格划分第27-28页
    3.4 湍流模型第28-30页
    3.5 边界条件的设置第30页
    3.6 计算结果分析第30-33页
        3.6.1 外特性分析第30-31页
        3.6.2 不同方案静压分布第31-32页
        3.6.3 不同方案湍动能分布第32-33页
    3.7 最优方案的内部流场分析第33-37页
        3.7.1 不同流量工况下两级叶轮静压分布第33-34页
        3.7.2 不同流量工况下两级叶轮湍动能分布第34-36页
        3.7.3 不同流量工况下两级叶轮速度分布第36-37页
    3.8 最优方案非定常特性研究第37-40页
        3.8.1 不同工况下径向力分析第37-39页
        3.8.2 不同工况下轴向力分析第39-40页
    3.9 水力样机模型试验第40-42页
        3.9.1 试验装置第40-41页
        3.9.2 外特性对比第41-42页
    3.10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四章 LNG低温潜液泵转子部件的热流固耦合分析第44-76页
    4.1 应力分析的基本理论第44-48页
    4.2 应力分析第48-74页
        4.2.1 转子结构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的设置第48-50页
        4.2.2 变形分析第50-64页
        4.2.3 强度分析第64-74页
    4.3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五章 LNG低温潜液泵转子部件模态分析第76-89页
    5.1 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第76-78页
    5.2 干态无预应力作用下转子部件模态分析第78-80页
    5.3 干态有预应力作用下转子部件模态分析第80-82页
    5.4 湿态LNG介质中转子部件模态分析第82-86页
    5.5 临界转速计算与分析第86-88页
        5.5.1 无预应力作用下转子部件临界转速分析第87页
        5.5.2 热流固耦合力作用下转子部件临界转速分析第87页
        5.5.3 LNG介质中转子部件临界转速分析第87-88页
    5.6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六章 LNG低温潜液泵转子部件谐响应分析第89-95页
    6.1 谐响应分析的理论基础第89页
    6.2 谐响应分析的求解设置第89-90页
    6.3 转子部件的干态谐响应分析第90-94页
        6.3.1 同一位置加载同一载荷转子部件各部件的谐响应分析第90-91页
        6.3.2 不同位置加载同一载荷诱导轮的谐响应分析第91-92页
        6.3.3 同一位置加载不同大小载荷诱导轮的谐响应分析第92-93页
        6.3.4 双载荷不同相位差诱导轮谐响应分析第93-94页
    6.4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95-99页
    7.1 研究总结第95-97页
    7.2 工作展望第97-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工作等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复杂网络的美国多区域原油市场的联动行为分析
下一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原油价格波动对股票市场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