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贪污贿赂罪论文

广州A村干部腐败案研究--基于委托代理关系视角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第15-18页
        1.3.1 研究方法第15-17页
        1.3.2 研究思路第17-18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8-27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8-19页
        2.1.1 “村干部”的界定第18页
        2.1.2 “腐败”的界定第18-19页
        2.1.3 “窝案”的界定第19页
        2.1.4 “委托代理关系”的界定第19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19-27页
        2.2.1 委托代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第19-22页
        2.2.2 委托代理理论对研究村干部腐败的适用性分析第22-24页
        2.2.3 农村基层自治的委托代理关系第24-27页
第3章 广州A村干部腐败案概况第27-36页
    3.1 广州A村干部基本状况第27-29页
    3.2 广州A村干部腐败案的特征第29-33页
    3.3 广州A村干部腐败对A村发展的影响第33-36页
第4章 基于委托代理关系对广州A村干部腐败案的成因分析第36-55页
    4.1 广州A村干部作为代理方,有产生腐败的主观客观条件第36-41页
        4.1.1 A村干部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第36-38页
        4.1.2 信息不对称助长A村干部产生腐败的侥幸心理第38-39页
        4.1.3 A村干部收入与劳动付出不成比例,产生心理落差第39-41页
    4.2 广州A村村民作为委托方,难以参与村务的决策和监督管理第41-46页
        4.2.1 A村村民参与农村管理和决策的意愿低第41-43页
        4.2.2 A村村务公开不到位,村民难以参与村务监督第43-44页
        4.2.3 A村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作用发挥不到位第44-46页
    4.3 广州A村干部的上级乡镇监督方,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第46-55页
        4.3.1 监督体系不完备,机制不顺畅第47-49页
        4.3.2 涉农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第49-51页
        4.3.3 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第51页
        4.3.4 惩处机制不完备,村干部腐败成本低第51-53页
        4.3.5 教育体系不健全,教育成效不显著第53-55页
第5章 治理广州A村干部腐败案的思路第55-70页
    5.1 提高广州A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第55-59页
        5.1.1 加强村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端正村干部“三观”第55-56页
        5.1.2 完善村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乡村氛围第56-58页
        5.1.3 建设村干部人才库,创新村干部任用模式第58-59页
    5.2 提高广州A村村民主人翁意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第59-62页
        5.2.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民参与村务决策及管理的积极性第59-60页
        5.2.2 严格执行村务公开,提高村民监督实效第60-61页
        5.2.3 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管理,强化监督责任第61-62页
    5.3 落实乡镇党委政府责任,完善农村监督管理相关制度第62-70页
        5.3.1 整合各方监督资源,加大查处腐败村干部的力度第62-66页
        5.3.2 完善村干部的激励机制和人事综合管理制度第66-68页
        5.3.3 完善涉农项目财务管理制度第68-70页
结论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附录第74-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商业模式专利的审查研究
下一篇:打击网络犯罪的国际法规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