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山地小城市避震疏散通道网络抗震连通可靠性研究--以昆明市东川区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4页
    1.1 选题背景第10-12页
        1.1.1 地震灾害的危害性第10页
        1.1.2 避震疏散通道是震后抢灾救灾的生命线第10页
        1.1.3 避震疏散通道的脆弱性第10-11页
        1.1.4 现有路网规划忽视了冗余度和可靠度的要求第11页
        1.1.5 山地城市避震疏散通道可靠性建设的现实需求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22页
        1.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2-14页
        1.2.2 道路交通连通可靠性研究综述第14-17页
        1.2.3 网络可靠性研究方法综述第17-22页
        1.2.4 总述第22页
    1.3 研究意义第22-24页
        1.3.1 理论意义第22-23页
        1.3.2 现实意义第23-24页
第二章 研究总体框架第24-28页
    2.1 案例点选取第24-25页
    2.2 研究目标、内容与创新点第25-26页
        2.2.1 研究目标第25页
        2.2.2 研究内容第25页
        2.2.3 创新点第25-26页
    2.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6-28页
        2.3.1 研究方法第26-27页
        2.3.2 技术路线第27-28页
第三章 避震疏散通道网络抗震连通可靠性基础分析第28-36页
    3.1 图论理论概况第28-30页
        3.1.1 图论概念第28页
        3.1.2 图的基本定义第28-29页
        3.1.3 图的矩阵方法第29页
        3.1.4 图的连通性表达第29-30页
    3.2 避震疏散通道网络构建第30-33页
        3.2.1 避震疏散通道网络的表示方法第30页
        3.2.2 选择网络节点第30-31页
        3.2.3 选择网络路径第31-32页
        3.2.4 避震疏散通道网络的构建第32-33页
    3.3 避震疏散通道抗震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第33-36页
        3.3.1 构成道路单体结构的可靠性第33-34页
        3.3.2 交通需求的不确定性第34页
        3.3.3 城市路网拓扑结构第34-36页
第四章 避震疏散通道网络抗震连通可靠性分析第36-50页
    4.1 可靠性分析基础第36-38页
        4.1.1 可靠性理论概况第36页
        4.1.2 简单系统可靠性的计算第36-38页
    4.2 避震疏散通道抗震可靠度分析第38-42页
        4.2.1 路段单元抗震可靠度分析第38-40页
        4.2.2 桥梁抗震可靠度分析第40-42页
        4.2.3 路段抗震连通可靠度分析第42页
    4.3 避震疏散通道网络抗震连通可靠性分析第42-49页
        4.3.1 计算各OD点对抗震连通可靠度第43-48页
        4.3.2 避震疏散通道网络抗震连通可靠度第48-49页
    4.4 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实例研究第50-100页
    5.1 东川区概况第50-58页
        5.1.1 东川区区域位置第50页
        5.1.2 昆明东川区地质地貌及地震灾情概况第50-52页
        5.1.3 东川区范围界定第52页
        5.1.4 东川区坡度概况第52-53页
        5.1.5 东川区道路网络系统概况第53-54页
        5.1.6 东川区避震疏散场所分布数据资料第54-58页
    5.2 东川区避震疏散通道网络构建第58-77页
        5.2.1 选择网络节点第58-67页
        5.2.2 选择网络路径第67-77页
    5.3 东川区避震疏散通道网络抗震连通可靠性分析第77-97页
        5.3.1 路段抗震连通可靠度分析第77-85页
        5.3.2 OD点对抗震连通可靠度分析第85-95页
        5.3.3 避震疏散通道网络系统连通可靠度分析第95-97页
    5.4 小结第97-100页
第六章 避震疏散通道网络抗震连通可靠性优化第100-108页
    6.1 选取可靠度低的OD点对及路段第100-102页
    6.2 可靠度低的原因分析第102-105页
    6.3 避震疏散通道网络抗震连通可靠度优化对策第105-107页
    6.4 小结第107-108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08-112页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108-109页
    7.2 展望第109-112页
附录第112-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54页
致谢第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营改增”A建筑公司增值税纳税筹划研究
下一篇:地域文化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研究--以香格里拉木高村中心三组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