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高温传热蓄热介质三元碳酸熔盐的改性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22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传热蓄热技术第9-16页
        1.2.1 国家政策第9页
        1.2.2 太阳能热发电站传热蓄热技术介绍第9-14页
        1.2.3 太阳能热发电站的发展现状第14-16页
    1.3 熔盐的研究现状第16-20页
        1.3.1 熔盐的特点第16-17页
        1.3.2 常见的熔盐蓄热材料第17页
        1.3.3 高温熔盐的热物性研究现状第17-20页
    1.4 研究内容及目标第20-21页
    1.5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2章 熔盐纳米流体制备方法探究第22-38页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第22-23页
        2.1.1 基盐的选用第22页
        2.1.2 纳米颗粒的选择第22-23页
        2.1.3 实验试剂第23页
        2.1.4 实验设备及仪器第23页
    2.2 基盐及熔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23-26页
        2.2.1 基盐的制备第23-24页
        2.2.2 熔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24-26页
    2.3 主要分析仪器及方法第26-34页
        2.3.1 差示扫描量热仪第26-32页
        2.3.2 热重分析仪第32-34页
    2.4 热物性测试结果与分析第34-36页
        2.4.1 三元碳酸熔盐和三种不同熔盐纳米流体的比热容分析第34页
        2.4.2 三元碳酸熔盐和三种不同熔盐纳米流体的熔点及相变潜热分析第34-35页
        2.4.3 三元碳酸熔盐和熔盐纳米流体K盐的高温热稳定性分析第35-36页
    2.5 显热蓄热成本第36-37页
    2.6 小结第37-38页
第3章 熔盐纳米复合材料比热容强化机理第38-46页
    3.1 模型计算第38-39页
    3.2 检测分析第39-43页
        3.2.1 X射线衍射仪分析第39-41页
        3.2.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第41-42页
        3.2.3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第42-43页
    3.3 比热容的强化机制第43-44页
    3.4 小结第44-46页
第4章 熔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物性影响因素第46-56页
    4.1 纳米粒子粒径的影响第46-48页
        4.1.1 纳米粒子的粒径对复合材料比热容的影响第46-47页
        4.1.2 纳米粒子的粒径对复合材料熔点和相变潜热的影响第47-48页
    4.2 纳米粒子添加量的影响第48-50页
        4.2.1 纳米粒子添加量对复合材料比热容的影响第48-49页
        4.2.2 纳米粒子添加量对复合材料熔点及相变潜热的影响第49-50页
    4.3 纳米粒子分散浓度的影响第50-52页
        4.3.1 纳米粒子分散浓度对复合材料比热容的影响第50-51页
        4.3.2 纳米粒子分散浓度对复合材料熔点和相变潜热的影响第51-52页
    4.4 不同制备方法的影响第52-53页
        4.4.1 不同制备方法对复合材料比热容的影响第52-53页
        4.4.2 不同制备方法对复合材料熔点和相变潜热的影响第53页
    4.5 小结第53-56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6-58页
    5.1 结论第56-57页
    5.2 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4页
发表论文情况第64-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类李超代数的中心扩张
下一篇:周恩来关于中日关系的重要论述研究(1917-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