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县凹陷西斜坡沙河街组储层特征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8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1.2.1 碎屑岩成岩作用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2 储层综合评价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研究区储层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 主要工作量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8-26页 |
2.1 构造特征与演化 | 第18-21页 |
2.1.1 构造特征 | 第18-19页 |
2.1.2 构造演化 | 第19-21页 |
2.2 地层发育特征 | 第21-22页 |
2.3 沉积相类型和展布 | 第22-26页 |
2.3.1 沉积相类型 | 第22-23页 |
2.3.2 沉积相展布 | 第23-26页 |
第三章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26-29页 |
3.1 成分特征 | 第26-27页 |
3.2 结构特征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储层成岩作用特征 | 第29-52页 |
4.1 成岩作用类型 | 第29-35页 |
4.1.1 压实压溶作用 | 第29-30页 |
4.1.2 胶结作用 | 第30-32页 |
4.1.3 溶蚀作用 | 第32-33页 |
4.1.4 交代作用 | 第33-34页 |
4.1.5 重结晶作用 | 第34-35页 |
4.2 成岩演化序列 | 第35-38页 |
4.3 成岩作用阶段 | 第38-42页 |
4.4 成岩相类型及分布 | 第42-52页 |
4.4.1 成岩作用强度半定量计算 | 第42-44页 |
4.4.2 成岩相类型划分 | 第44-48页 |
4.4.3 成岩相平面分布规律 | 第48-52页 |
第五章 储集空间与储层物性特征 | 第52-66页 |
5.1 储集空间类型 | 第52-54页 |
5.2 孔隙结构类型 | 第54-56页 |
5.3 储层物性特征 | 第56-66页 |
5.3.1 物性垂向分布特征 | 第56-59页 |
5.3.2 物性平面变化特征 | 第59-66页 |
第六章 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66-72页 |
6.1 沉积作用的影响 | 第66-68页 |
6.1.1 物源及岩石组分的影响 | 第66页 |
6.1.2 沉积相类型的影响 | 第66-68页 |
6.2 成岩作用的影响 | 第68-69页 |
6.3 异常压力的影响 | 第69-70页 |
6.4 油气充注的影响 | 第70-72页 |
第七章 储层分类评价及预测 | 第72-77页 |
7.1 储层分类评价 | 第72-73页 |
7.2 有利储集区带预测 | 第73-77页 |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