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2 交流腐蚀干扰源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交流腐蚀机理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1 动力学角度 | 第12页 |
1.3.2 热力学角度 | 第12-13页 |
1.3.3 混合型腐蚀机理 | 第13页 |
1.4 交流腐蚀评价标准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1 交流感应电压 | 第13-14页 |
1.4.2 交流电流密度 | 第14页 |
1.4.3 交/直流电流密度 | 第14-15页 |
1.5 交流腐蚀室内实验研究 | 第15-18页 |
1.5.1 交流腐蚀干扰实例 | 第15-17页 |
1.5.2 交流腐蚀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5.3 交流腐蚀室内实验研究 | 第17-18页 |
1.6 交流腐蚀重点问题和发展趋势 | 第18-19页 |
1.7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交流电对X80钢腐蚀行为影响研究 | 第21-33页 |
2.1 实验材料及溶液 | 第21-22页 |
2.2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22-25页 |
2.2.1 外加交流电常见方法 | 第22-23页 |
2.2.2 本实验外加交流电装置图 | 第23-25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25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5-31页 |
2.3.1 交流电流密度对X80钢自腐蚀电位的影响 | 第25-27页 |
2.3.2 不同交流电流密度下X80钢极化曲线 | 第27-31页 |
2.4 本章结论 | 第31-33页 |
第三章 交流电对X80钢腐蚀形态影响研究 | 第33-59页 |
3.1 实验材料及溶液 | 第33页 |
3.2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33-36页 |
3.2.1 实验目的 | 第33-34页 |
3.2.2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34页 |
3.2.3 显微镜使用 | 第34-36页 |
3.3 交流电流密度对X80钢腐蚀形态影响 | 第36-47页 |
3.3.1 交流电流密度对浸泡反应过程、表面腐蚀形貌的影响 | 第36-39页 |
3.3.2 交流电流密度对蚀坑深度、直径、分布的影响 | 第39-43页 |
3.3.3 交流电流密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 第43-47页 |
3.4 频率对X80钢腐蚀形态影响 | 第47-50页 |
3.4.1 频率对浸泡反应过程、表面腐蚀形貌的影响 | 第47-50页 |
3.4.2 频率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 第50页 |
3.5 氯离子浓度对X80钢腐蚀形态影响 | 第50-57页 |
3.5.1 氯离子浓度对浸泡反应过程、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50-53页 |
3.5.2 氯离子浓度对蚀坑深度、直径、分布的影响 | 第53-55页 |
3.5.3 氯离子浓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 第55-57页 |
3.6 本章结论 | 第57-59页 |
第四章 基于图像特征值的腐蚀形貌分析 | 第59-77页 |
4.1 腐蚀形貌特征值选取与计算 | 第59-63页 |
4.1.1 灰度特征提取 | 第59-60页 |
4.1.2 纹理特征提取 | 第60-62页 |
4.1.3 分形特征提取 | 第62-63页 |
4.2 X80钢腐蚀形貌图像采集和预处理 | 第63-68页 |
4.3 腐蚀形貌灰度特征 | 第68-70页 |
4.4 腐蚀形貌纹理特征 | 第70-73页 |
4.5 腐蚀形貌分形特征 | 第73-76页 |
4.6 本章结论 | 第76-7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