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意义与研究背景 | 第14-1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 主要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1.2.1 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1.2.2 文章框架 | 第18-19页 |
1.3 创新点 | 第19-20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0-25页 |
2.1 异质股权与企业价值 | 第20-23页 |
2.2 独立董事比例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 第23-24页 |
2.3 文献评述 | 第24-25页 |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25-37页 |
3.1 概念界定 | 第25-29页 |
3.1.1 异质股权概念的界定 | 第25页 |
3.1.2 独立董事概念的界定 | 第25-26页 |
3.1.3 企业价值概念的界定 | 第26页 |
3.1.4 相关理论 | 第26-29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9-37页 |
3.2.1 个人股东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 第29页 |
3.2.2 机构股东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3 外资股东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4 境内法人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5 独立董事的作用 | 第32-33页 |
3.2.6 不同企业性质的作用 | 第33-37页 |
4 研究设计 | 第37-43页 |
4.1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 第37页 |
4.2 变量的说明 | 第37-41页 |
4.2.1 企业价值的度量 | 第37-38页 |
4.2.2 异质股权变量 | 第38-39页 |
4.2.3 独立董事 | 第39页 |
4.2.4 控制变量的度量 | 第39-41页 |
4.3 模型设定 | 第41-43页 |
5 实证分析 | 第43-75页 |
5.1 描述性统计 | 第43-46页 |
5.1.1 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异质股权的现状 | 第43-45页 |
5.1.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45页 |
5.1.3 相关性分析 | 第45-46页 |
5.2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6-59页 |
5.2.1 异质股权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 第46-50页 |
5.2.2 独立董事对异质股权与企业价值中的调节作用 | 第50-54页 |
5.2.3 国有非国有性质分组回归 | 第54-59页 |
5.3 稳健性检验 | 第59-72页 |
5.3.1 关于企业价值的稳健性检验 | 第59-66页 |
5.3.2 关于异质股权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 | 第66-72页 |
5.4 进一步分析 | 第72-75页 |
6 结论与启示 | 第75-79页 |
6.1 结论 | 第75-76页 |
6.2 启示 | 第76-78页 |
6.2.1 适当提高个人股东持股比例 | 第76页 |
6.2.2 适当提高机构股东在国有上市企业的持股比例 | 第76-77页 |
6.2.3 适当提高外资股东在非国有上市企业的持股比例 | 第77页 |
6.2.4 适当提高法人股在非国有上市企业中的持股比例,减少在国有上市企业中的持股比例 | 第77页 |
6.2.5 适当提高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 | 第77-78页 |
6.2.6 资产评估过程中更多考虑股权结构因素 | 第78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