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论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引言第13-14页
一、个人信息的界定第14-18页
    (一)个人信息的涵义第14-15页
        1.关联说第14页
        2.隐私权说第14页
        3.识别说第14-15页
    (二)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的特点第15-16页
        1.个人信息的形式逐渐数据化第15页
        2.个人信息的价值逐渐提高第15-16页
        3.个人信息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第16页
    (三)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区别第16-18页
二、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必要性第18-20页
    (一)有助于保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第18页
    (二)有助于抑制个人信息泄露第18-19页
    (三)有助于打击个人信息犯罪第19-20页
三、大数据时代下我国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现状第20-24页
    (一)个人信息保护的民事立法现状第20-22页
        1.《民法总则》第111条确立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规则第20-21页
        2.其他民事法律对保护个人信息的规定第21-22页
    (二)个人信息保护的司法现状第22-24页
        1.侵害个人信息的权属认定第22页
        2.侵害个人信息的举证责任认定第22-24页
四、我国个人信息民法保护存在的问题第24-28页
    (一)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范围不够明确第24页
    (二)个人信息的传统保护模式失效第24-25页
    (三)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欠缺体系化规定第25-26页
    (四)个人信息的民法救济机制尚未完善第26-28页
五、大数据时代下完善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建议第28-35页
    (一)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8-29页
        1.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第28-29页
        2.明确个人信息的财产权属性第29页
    (二)细化和补充现有的民事法律规定第29-31页
        1.将“个人信息”明确规定为“个人信息权”第29-30页
        2.明确个人信息保护中的权利和义务第30-31页
    (三)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侵权救济途径第31-33页
        1.明确个人信息侵权的归责原则第31页
        2.明确侵害个人信息权的责任主体承担方式第31-32页
        3.确立个人信息侵权惩罚性赔偿的条件第32-33页
        4.建立公益诉讼救济模式第33页
    (四)平衡个人信息利用和个人信息保护第33-35页
结语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致谢第38-39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39-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情景下集体效能感的前因及对团队变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基于大数据的中医药科学计量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