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光密度与春化方式对可控环境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缩略词表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5页
    1 人工光环境与种质资源的更新保存第13-14页
    2 人工光环境与植物、种子加代繁殖第14页
    3 人工光环境与作物栽培逆境生理生态的研究第14-15页
    4 人工光环境与植物生长精确控制的研究第15-16页
    5 人工光环境与非可耕地、自然资源的利用第16页
    6 人工光环境与航天生态生保系统的应用第16-17页
    7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页
    8 技术路线第17-19页
    参考文献第19-25页
第二章 光密度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第25-35页
    1 材料和方法第26-27页
        1.1 材料和处理第26页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26-27页
            1.2.1 生长形态指标测定第26-27页
            1.2.2 光合特性的测定第27页
            1.2.3 干物质与产量的测定第27页
        1.3 数据整理与分析第2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7-30页
        2.1 光密度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第27-28页
        2.2 光密度对灌浆期小麦形态指标的影响第28-29页
        2.3 光密度对开花期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第29-30页
        2.4 光密度对成熟期不同器官干物质分配的影响第30页
    3. 讨论第30-32页
    参考文献第32-35页
第三章 光密度与春化方式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第35-63页
    1 材料和方法第36-39页
        1.1 材料和处理第36-37页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37-39页
            1.2.1 形态生理测定第37-38页
            1.2.2 抗氧化系统活性测定第38-39页
        1.3 数据整理与分析第3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9-52页
        2.1 光密度与春化方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第39-40页
        2.2 光密度与春化方式对小麦分蘖及成穗率的影响第40-41页
        2.3 光密度与春化方式对小麦生育进程的影响第41-42页
        2.4 光密度与春化方式对小麦叶片形态的影响第42-43页
        2.5 光密度与春化方式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第43-51页
            2.5.1 光密度与春化方式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43-44页
            2.5.2 光密度与春化方式对小麦生育时期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第44-45页
            2.5.3 光密度与春化方式对小麦气孔导度的影响第45-46页
            2.5.4 光密度与春化方式对小麦胞间CO_2浓度的影响第46-47页
            2.5.5 光密度春化方式对小麦蒸腾速率的影响第47-48页
            2.5.6 光密度与春化方式对小麦瞬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48-49页
            2.5.7 光密度与春化方式对小麦瞬时羧化效率的影响第49-50页
            2.5.8 光密度与春化方式对小麦瞬时光能利用率的影响第50-51页
        2.6 光密度对自然春化小麦旗叶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第51-52页
    3 讨论第52-56页
    参考文献第56-63页
第四章 灌浆期旗叶对光密度与春化方式的光合响应第63-79页
    1 材料和方法第65-67页
        1.1 材料和处理第65-66页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66-67页
            1.2.1 统计分析第66-67页
        1.3 数据整理与分析第6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7-73页
        2.1 光密度与春化方式对冬小麦千粒重的影响第67页
        2.2 冬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对光密度与春化方式的响应第67-70页
        2.3 冬小麦旗叶气孔导度对光密度与春化方式的响应第70-71页
        2.4 冬小麦旗叶蒸腾速率对光密度与春化方式的响应第71-72页
        2.5 冬小麦旗叶胞间CO_2浓度对光密度与春化方式的响应第72-73页
    3 结论与讨论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79-81页
    1. 光密度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第79页
    2. 光密度与春化方式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第79页
    3. 灌浆期旗叶对光密度与春化方式的光合响应第79页
    本研究创新之处第79-80页
    后续研究工作建议第80-81页
致谢第81-83页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冬小麦产量和品质对花前夜间增温及不同施氮量的响应特征
下一篇:拔节期和孕穗期双重低温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