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清代哲学(1644~1840年)论文--戴震(东原,1723~1777年)论文

戴震天道观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绪论第10-16页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一)选题缘由第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相关研究的学术回顾第11-15页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5-16页
        (一)研究方法第15页
        (二)创新之处第15-16页
第一章 戴震的生平及其思想发展的历程第16-20页
    一、戴震的生平第16页
    二、戴震思想发展的三阶段第16-20页
第二章 戴震以前天道观的提出与发展第20-27页
    一、先秦天道观第20-22页
    二、宋明以气言道与以理言道的两个路向第22-27页
        (一)以气言道第22-24页
        (二)以理言道第24-27页
第三章 戴震天道观新说第27-39页
    一、天道与气:“阴阳五行,道之实体也”第27-29页
        (一)阴阳五行即是道第27-28页
        (二)天道乃气化流行不已第28-29页
        (三)形而上下皆为气也第29页
    二、天道与理:“理”的解构与重构第29-34页
        (一)“理”的解构第30-31页
        (二)“理”的重构第31-34页
    三、天道的落实:“性”的重新梳理第34-39页
        (一)“性”的规定第35-37页
        (二)“性善”新说第37-39页
第四章 戴震天道观的意义和理论局限第39-43页
    一、戴震天道观的基本倾向第39-40页
        (一)唯物倾向第39-40页
        (二)实证的科学精神第40页
    二、戴震天道观中的人文主义情怀第40-41页
    三、戴震天道观的理论局限第41-43页
余论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致谢第48-49页
附录: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凉山彝族自治州精准扶贫研究--以越西县为例
下一篇:政治文献英译中的文化翻译观--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