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一株产γ-氨基丁酸植物乳杆菌SG-5的筛选及其利用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前言第13-23页
    1.1 γ-氨基丁酸概述第13-16页
        1.1.1 γ-氨基丁酸的发现史第13页
        1.1.2 γ-氨基丁酸的分布第13-14页
        1.1.3 γ-氨基丁酸的结构与性质第14-15页
        1.1.4 γ-氨基丁酸的合成与代谢第15-16页
    1.2 GABA生理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第16-18页
        1.2.1 降低血压第16页
        1.2.2 改善脑机能增强记忆力第16-17页
        1.2.3 调节激素分泌对生理生殖的影响第17页
        1.2.4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第17页
        1.2.5 治疗癫痫第17页
        1.2.6 其他功能第17-18页
    1.3 生物转化合成GABA的概述第18-19页
        1.3.1 生物转化合成GABA的原理第18页
        1.3.2 生物转化合成GABA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19页
    1.4 GABA在食品工业的研究开发第19-21页
        1.4.1 富含GABA的植物性食品第19-20页
            1.4.1.1 富含GABA的谷类食品第20页
            1.4.1.2 富含GABA桑叶茶叶类的研制第20页
            1.4.1.3 富含GABA的果蔬制品第20页
        1.4.2 富含GABA的乳酸菌制品第20-21页
    1.5 立题的背景和意义第21页
    1.6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方案第21-2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3-41页
    2.1 实验材料与实验动物第23-25页
        2.1.1 实验材料第23-24页
        2.1.2 实验动物第24-25页
    2.2 实验仪器第25页
    2.3 实验方法第25-41页
        2.3.1 产γ-氨基丁酸菌株的筛选及鉴定第25-33页
            2.3.1.1 乳酸菌的初筛第25-26页
            2.3.1.2 产GABA乳酸菌的筛选第26-27页
            2.3.1.3 发酵液中GABA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第27-29页
            2.3.1.4 菌株SG-5 的菌种鉴定第29-31页
            2.3.1.5 菌株SG-5 中谷氨酸脱羧酶基因的鉴定第31-33页
            2.3.1.6 菌株SG-5 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第33页
        2.3.2 SG-5 菌株培养条件的建立与优化第33-35页
            2.3.2.1 培养基配方优化第33-34页
            2.3.2.2 培养条件优化第34-35页
        2.3.3 桑豆乳的制备工艺第35-40页
            2.3.3.1 桑液汁的提取第35-36页
            2.3.3.2 桑豆乳制作工艺流程第36页
            2.3.3.3 桑豆乳发酵条件的优化第36-38页
            2.3.3.4 桑豆乳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第38-40页
        2.3.4 桑豆乳安全性检测第40-41页
            2.3.4.1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第40页
            2.3.4.2 小鼠对桑豆乳的最大耐受剂量试验第40页
            2.3.4.3 一般体征的观察和检测第40页
            2.3.4.4 脏器指数的测定第40页
            2.3.4.5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第40-41页
            2.3.4.6 数据分析第4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1-72页
    3.1 产GABA菌株的筛选及鉴定第41-50页
        3.1.1 产GABA菌株筛选第41-42页
        3.1.2 SG-5 发酵液中GABA的分离纯化及鉴定第42-45页
            3.1.2.1 大孔吸附树脂脱色第43页
            3.1.2.2 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第43-44页
            3.1.2.3 分离纯化后GABA的鉴定第44-45页
        3.1.3 SG-5 菌株属性的鉴定第45-47页
            3.1.3.1 SG-5 菌株的形态特征第45-46页
            3.1.3.2 SG-5 菌株的生理生化鉴定第46页
            3.1.3.3 SG-5 菌株的分子学鉴定第46-47页
        3.1.4 SG-5 菌株产GABA能力分析第47-48页
        3.1.5 SG-5 菌株中GAD酶基因的鉴定第48-49页
        3.1.6 SG-5 菌株在食品中的可利用性分析第49-50页
    3.2 SG-5 高产GABA的培养条件优化第50-58页
        3.2.1 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第50-55页
            3.2.1.1 Vitc等生长因子对SG-5 发酵产GABA的影响第50-51页
            3.2.1.2 Ca~(2+)对发酵液中GABA产量的影响第51页
            3.2.1.3 底物L-谷氨酸浓度及其添加量的优选第51-52页
            3.2.1.4 无机盐对发酵液中GABA产量的影响第52页
            3.2.1.5 培养基氮源及其最佳浓度的优选第52-53页
            3.2.1.6 培养基碳源及其最佳浓度的优选第53-54页
            3.2.1.7 培养基配方的正交试验第54-55页
        3.2.2 培养条件的优化第55-58页
            3.2.2.1 培养温度对菌株生长及GABA产量的影响第55-56页
            3.2.2.2 培养时间对菌株生长及GABA产量的影响第56页
            3.2.2.3 培养基初始pH值对菌株生长及GABA产量的影响第56-57页
            3.2.2.4 菌体接种量对发酵液中GABA产量的影响第57页
            3.2.2.5 培养条件的正交试验第57-58页
    3.3 桑豆乳的制备工艺及条件优化第58-69页
        3.3.1 提取桑叶粉中GABA的方法第58-60页
        3.3.2 桑豆乳发酵条件的优化第60-67页
            3.3.2.1 桑液汁与大豆粉比选择第60-61页
            3.3.2.2 甜味剂及其浓度的优选第61-62页
            3.3.2.3 发酵温度的优选第62-63页
            3.3.2.4 发酵时间的优选第63-64页
            3.3.2.5 菌体接种量的优选第64-65页
            3.3.2.6 正交试验第65-67页
        3.3.3 桑豆乳质量评价第67-69页
            3.3.3.1 桑豆乳营养成分的检测第67-68页
            3.3.3.2 桑豆乳中游离氨基酸的检测第68页
            3.3.3.3 桑豆乳贮藏时乳酸菌数、酸度和pH值的变化第68-69页
    3.4 桑豆乳的安全性检测第69-72页
        3.4.1 桑豆乳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第69-70页
        3.4.2 桑豆乳对小鼠脏器影响分析第70-71页
        3.4.3 小鼠喂食桑豆乳后体内酶活性的变化第71-72页
4 结论与讨论第72-77页
    4.1 结论第72页
    4.2 讨论第72-76页
        4.2.1 产GABA菌株的筛选第72-73页
        4.2.2 SG-5 菌株的优化培养第73-74页
        4.2.3 桑豆乳制备工艺的优化第74页
        4.2.4 桑豆乳安全性分析第74-75页
        4.2.5 后续工作的展望第75-76页
    4.3 创新之处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6页
附录第86-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鸭2型腺病毒的分离鉴定及主要结构蛋白基因的序列分析
下一篇:世界小艳瓢虫亚科Sticholotinae的系统发育研究(鞘翅目:瓢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