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智慧治理框架及其经济效能测度研究

中文摘要第12-14页
Abstract第14-16页
第1章 绪论第17-2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7-18页
        1.1.1 研究背景第17-18页
        1.1.2 研究意义第18页
    1.2 相关研究综述第18-24页
        1.2.1 大数据与政府治理关系研究综述第18-20页
        1.2.2 智慧治理研究综述第20-22页
        1.2.3 政府治理绩效评价研究综述第22-23页
        1.2.4 文献述评第23-24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4-28页
        1.3.1 研究方法第24页
        1.3.2 研究内容第24-25页
        1.3.3 研究框架第25-26页
        1.3.4 论文创新点第26-28页
第2章 主要概念与理论基础第28-40页
    2.1 主要概念第28-30页
        2.1.1 大数据第28页
        2.1.2 政府治理第28-30页
        2.1.3 智慧治理第30页
    2.2 理论基础第30-40页
        2.2.1 治理理论第30-32页
        2.2.2 协同学理论第32-35页
        2.2.3 生态系统学理论第35-36页
        2.2.4 帕累托最优理论第36-40页
第3章 智慧治理的内涵界定和主要特征分析第40-46页
    3.1 智慧治理的本质:优化协同治理第40-41页
    3.2 智慧治理内部特征第41-43页
        3.2.1 智慧性第41-42页
        3.2.2 协同性第42页
        3.2.3 共享性第42-43页
        3.2.4 实时性第43页
    3.3 智慧治理的外部表现第43-46页
        3.3.1 治理对象“整体化”第43-44页
        3.3.2 治理产出“个性化”第44页
        3.3.3 治理思维“前瞻化”第44-45页
        3.3.4 治理决策“科学化”第45-46页
第4章 大数据对政府治理能力影响分析第46-56页
    4.1 大数据时代政府治理的困境第46-48页
        4.1.1 政策法规不完善第46页
        4.1.2 技术规范不统一第46页
        4.1.3 平台建设前瞻性不足第46-47页
        4.1.4 权力寻租构成阻力第47页
        4.1.5 统筹建设机构缺失第47-48页
    4.2 大数据影响政府治理能力的微观层面研究:技术价值第48-50页
        4.2.1 大数据推动内部信息共享第48-49页
        4.2.2 大数据提升科学决策能力第49页
        4.2.3 大数据强化自我纠错机制第49-50页
    4.3 大数据影响政府治理能力的宏观层面研究:驱动机制第50-53页
        4.3.1 治理格局:从单一到多元第50-51页
        4.3.2 治理方式:从被动到主动第51页
        4.3.3 制度体系:从松散到规范第51-52页
        4.3.4 基础设施:从保基本到促优化第52-53页
    4.4 大数据推动政府智慧治理能力的变革路径分析第53-56页
        4.4.1 理念变革:实现协同治理第53页
        4.4.2 体制变革:再造工作流程第53-54页
        4.4.3 职能变革:推动共建共享第54-55页
        4.4.4 技术变革:整体联动规划第55-56页
第5章 政府智慧治理实践研究和启示第56-68页
    5.1 新加坡智慧治理实践研究第56-60页
        5.1.1 新加坡智慧治理基本概况第56-57页
        5.1.2 新加坡智慧治理路径第57-59页
        5.1.3 新加坡智慧治理主要特征第59-60页
        5.1.4 新加坡推进智慧治理框架个案设计第60页
    5.2 杭州智慧治理实践研究第60-66页
        5.2.1 杭州智慧治理的基本概况第60-61页
        5.2.2 杭州智慧治理路径第61-64页
        5.2.3 杭州智慧治理主要特征第64-65页
        5.2.4 杭州智慧治理的框架个案设计第65-66页
    5.3 政府智慧治理实践对框架构建的启示第66-68页
        5.3.1 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第66-67页
        5.3.2 政府激励和学习创新第67页
        5.3.3 公众参与和协同治理第67页
        5.3.4 技术融合和社会共享第67-68页
第6章 基于大数据的政府智慧治理框架构建第68-84页
    6.1 智慧治理框架设计的基本原则第68-69页
        6.1.1 系统规划,科学有序第68页
        6.1.2 客观可行,操作性强第68-69页
        6.1.3 合理安排,分步实施第69页
    6.2 政府智慧治理目标、主体和平台分析第69-73页
        6.2.1 政府智慧治理的目标第69-70页
        6.2.2 政府智慧治理的主体: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自由个体第70-71页
        6.2.3 政府智慧治理的多平台支持第71-73页
            (1) 集成高效的公共服务综合云平台第71页
            (2) 精细可控的社会治理综合云平台第71-72页
            (3) 专业个性的社区自治综合云平台第72页
            (4) 其他大数据信息化基础系统支撑平台第72-73页
    6.3 政府智慧治理体系一般性框架第73-78页
        6.3.1 一般性框架的构建第73-75页
        6.3.2 一般性框架的优势分析第75-77页
        6.3.3 一般性框架下的治理方案选择第77-78页
    6.4 基于生态系统学理论的框架适应性分析第78-81页
    6.5 基于帕累托最优理论的框架适应性分析第81-84页
第7章 政府智慧治理经济效能测度基于智慧城市的准自然实验第84-117页
    7.1 智慧城市与智慧治理的融合分析第84-85页
    7.2 智慧治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85-104页
        7.2.1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第85-90页
        7.2.2 实证结果及分析第90-104页
        7.2.3 小结第104页
    7.3 智慧治理对产业增长的影响第104-117页
        7.3.1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第104-107页
        7.3.2 实证结果及分析第107-116页
        7.3.3 小结第116-117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17-123页
    8.1 主要结论第117-118页
    8.2 政策建议第118-121页
        8.2.1 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大数据发展战略第118-119页
        8.2.2 转变治理理念,破除数据分割谋共享第119页
        8.2.3 完善设施建设,强化数据驱动的基础第119页
        8.2.4 分级数据平台,打造整体性治理结构第119-120页
        8.2.5 推泛整合机制,构建无缝隙治理过程第120页
        8.2.6 转观念促行动,培养治理能力回应性第120-121页
    8.3 不足与展望第121-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2页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132-133页
致谢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喷注在致密核介质中的传输以及光子和胶子韧致辐射过程
下一篇:低气压射频容性放电中二次电子和气体压强对等离子体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