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1.1 牧草盲蝽的发生与危害 | 第9-10页 |
1.2 昆虫信息化学物质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2.1 昆虫的信息化学物质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1.2.2 盲蝽科昆虫的信息化学物质 | 第11-12页 |
1.3 植食性昆虫的寄主选择机制 | 第12-13页 |
1.3.1 植物挥发物的种类 | 第12页 |
1.3.2 昆虫对植物挥发物质的识别 | 第12-13页 |
1.4 牧草盲蝽相关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4.1 牧草盲蝽的虫情及寄主调查 | 第13-14页 |
1.4.2 牧草盲蝽的防治技术 | 第14页 |
1.4.3 牧草盲蝽的寄主选择机制及生长发育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2章 牧草盲蝽对十六种植物挥发物的嗅觉行为反应 | 第17-2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7-19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7-18页 |
2.1.2 不同浓度嗅觉趋向行为测定 | 第18-19页 |
2.1.3 十六种挥发性物质不同浓度配比对牧草盲蝽雌雄成虫行为反应 | 第19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19-25页 |
2.2.1 牧草盲蝽雌雄虫对16种植物挥发物质的行为反应 | 第19-23页 |
2.2.2 十六种挥发性物质不同浓度配比对牧草盲蝽雌雄成虫行为反应 | 第23-25页 |
2.3 小结与讨论 | 第25-27页 |
第3章 牧草盲蝽对十六种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 第27-32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3.1.1 供试试剂 | 第27页 |
3.1.2 触角电位(EAG)测定 | 第27-28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30-32页 |
第4章 牧草盲蝽对十六种寄主植物挥发性物田间诱捕 | 第32-40页 |
4.1 供试材料 | 第32-33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4.1.2 供试试剂 | 第32页 |
4.1.3 不同颜色的粘虫板对牧草盲蝽的诱集作用 | 第32-33页 |
4.1.4 十六种植物挥发性物质不同浓度对牧草盲蝽的田间诱捕效果 | 第33页 |
4.1.5 不同植物挥发性物质浓度配比对牧草盲蝽的田间诱捕效果 | 第33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9页 |
4.2.1 棉田中不同颜色粘虫板对牧草盲蝽的诱集效果 | 第33-34页 |
4.2.2 苜蓿地不同颜色粘虫板对牧草盲蝽的诱集效果 | 第34-35页 |
4.2.3 10~(-1)(V/V)的植物挥发物对牧草盲蝽的田间诱捕效果 | 第35页 |
4.2.4 10~(-2)(V/V)的植物挥发物对牧草盲蝽的田间诱捕效果 | 第35-36页 |
4.2.5 10~(-3)(V/V)的植物挥发物对牧草盲蝽的田间诱捕效果 | 第36-37页 |
4.2.6 10~(-4)(V/V)的植物挥发物对牧草盲蝽的田间诱捕效果 | 第37页 |
4.2.7 牧草盲蝽雌雄成虫诱捕效果较好的植物挥发性物质分析 | 第37-38页 |
4.2.8 挥发物不同浓度配比对牧草盲蝽的田间诱集效果 | 第38-39页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39-4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0-42页 |
5.1 结论 | 第40-41页 |
5.2 展望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作者简介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