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工业区规划、商业区规划论文

城市立体化商业街区步行体验评价研究--以光谷现代风情街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3页
        1.1.1 城市用地集约化利用与城市立体化系统第10页
        1.1.2 新商业模式下立体化商业街区的“体验式”发展趋势第10-12页
        1.1.3 公共空间与步行体验第12-13页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第13-15页
        1.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3-14页
        1.2.2 研究对象第14-15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页
        1.3.1 研究目的第15页
        1.3.2 研究意义第15页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5-17页
        1.4.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5 重难点与创新点第17-18页
        1.5.1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第17-18页
        1.5.2 创新点第18页
    1.6 技术路线第18-20页
2 国内外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第20-36页
    2.1 城市立体化相关理论与研究第20-23页
        2.1.1 城市立体化系统第20-21页
        2.1.2 城市立体化系统步行空间第21页
        2.1.3 立体化商业街区的“体验式”发展相关研究和案例第21-23页
    2.2 环境与体验相关理论与研究第23-28页
        2.2.1 环境知觉第23-25页
        2.2.2 环境体验第25-27页
        2.2.3 环境需求第27-28页
    2.3 步行体验相关理论与研究第28-35页
        2.3.1 步行体验第28-29页
        2.3.2 城市可步行性第29-30页
        2.3.3 步行体验的评价第30-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3 光谷现代风情街步行空间系统分析第36-65页
    3.1 光谷现代风情街概况第36-39页
    3.2 光谷现代风情街步行空间系统特征第39-64页
        3.2.1 系统结构组织第39-44页
        3.2.2 空间形态第44-50页
        3.2.3 空间设施第50-59页
        3.2.4 空间功能第59-61页
        3.2.5 空间物理环境第61-64页
    3.3 本章小结第64-65页
4 城市立体化商业街区步行体验的评价方法第65-98页
    4.1 影响步行体验的空间因素分析第66-73页
        4.1.1 影响步行体验的空间因素第66-67页
        4.1.2 立体化系统内步行体验的特殊影响因素第67-73页
    4.2 制定步行体验的评价指标体系第73-86页
        4.2.1 现有城市步行系统评价工具分析与借鉴第73-78页
        4.2.2 步行体验的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制定第78-82页
        4.2.3 指标项筛选第82-86页
    4.3 指标权重的计算第86-90页
        4.3.1 权重的计算方法第86-87页
        4.3.2 权重计算及结果输出第87-90页
    4.4 总体评价思路第90-97页
        4.4.1 评价工具第90-96页
        4.4.2 评价流程第96-97页
    4.5 本章小结第97-98页
5 光谷现代风情街步行体验评价第98-120页
    5.1 调查问卷设计与试调查检验第98-100页
        5.1.1 调查问卷设计与发放第98-99页
        5.1.2 相关系数检验第99-100页
        5.1.3 信度系数检验第100页
    5.2 问卷发放第100-103页
    5.3 模糊综合评价第103-114页
        5.3.1 5个子指标集的模糊综合评价第104-112页
        5.3.2 对于步行体验的总评价第112-114页
        5.3.3 总结第114页
    5.4 重要性-满意度分析第114-119页
        5.4.1 一级指标的重要性-满意度分析第115-116页
        5.4.2 二级指标的重要性-满意度分析第116-119页
    5.5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6 以步行体验为导向的光谷现代风情街空间优化建议第120-135页
    6.1 针对“空间需求”的优化第120-121页
        6.1.1 拥挤:垂直、水平立体疏导第120-121页
    6.2 针对“方便需求”的优化第121-132页
        6.2.1 休憩设施:增加数量,优化分布第121-124页
        6.2.2 视线:充分利用垂直转换空间第124-129页
        6.2.3 水平和垂直引导标识:构建垂直、水平立体引导系统第129-132页
    6.3 针对“舒适需求”的优化第132-133页
        6.3.1 卫生第132-133页
        6.3.2 噪声第133页
    6.4 本章小结第133-135页
7 总结与展望第135-139页
    7.1 总结第135-136页
    7.2 后续工作展望第136-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43页
致谢第143-14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成果第144-145页
附录第145-153页
    附录一: 重要性评价问卷第145-147页
    附录二: 重要性评价问卷相关系数分析第147-148页
    附录三: 重要性评价问卷信度分析第148页
    附录四: 随机一致性指标RI第148-149页
    附录五: 立体步行体验体验评价问卷第149-151页
    附录六: 试调查相关系数分析第151-152页
    附录七: 立体步行体验评价相关系数分析第152-153页
    附录八: 试调查信度分析第153页
    附录九: 立体步行体验评价信度分析第153页
    附录十: 使用原始权重值绘制的IPA象限图第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宁波集市型历史文化名村空间形态特征与保护策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田园综合体”视角下的乡村建筑空间营造策略研究--以武汉市蔡甸区松林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