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柔性电路板的AOI设备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自动光学检测概述 | 第11-13页 |
1.1.1 AOI的发展现状及应用 | 第11页 |
1.1.2 AOI的系统构成和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1.1.3 AOI工作台运动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 第12-13页 |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6页 |
1.2.1 课题背景与选题依据 | 第13-14页 |
1.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1.2.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 本文的体系结构 | 第16-17页 |
第2章 总体方案设计 | 第17-23页 |
2.1 系统设计要求 | 第17页 |
2.2 总体设计方案 | 第17-19页 |
2.3 方案论证 | 第19-23页 |
2.3.1 焊点聚类算法的选择 | 第20-22页 |
2.3.2 访问序列算法的选择 | 第22-23页 |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 | 第23-39页 |
3.1 功能分析与整体设计 | 第23-24页 |
3.2 运动控制器选型 | 第24-27页 |
3.2.1 运动控制器简介 | 第24-25页 |
3.2.2 数字I/O接口电路 | 第25-26页 |
3.2.3 信号电气连接特性 | 第26-27页 |
3.3 相机移动平台设计 | 第27-31页 |
3.3.1 传动模组与光栅尺 | 第28页 |
3.3.2 驱动电机 | 第28-31页 |
3.3.3 限位及原点传感器 | 第31页 |
3.4 送料设计 | 第31-34页 |
3.4.1 送料轨道 | 第31-33页 |
3.4.2 送检方式 | 第33-34页 |
3.5 误差及性能指标分析 | 第34-39页 |
第4章 下位机功能程序设计 | 第39-53页 |
4.1 GALILTOOLS开发软件 | 第39-42页 |
4.2 AOI系统运动控制算法 | 第42-48页 |
4.2.1 直线插补运动控制 | 第42-45页 |
4.2.2 “S”曲线加减速平滑处理 | 第45-47页 |
4.2.3 间隙补偿 | 第47-48页 |
4.3 子程序设计 | 第48-53页 |
4.3.1 原点返回子程序 | 第48-49页 |
4.3.2 限位开关处理子程序 | 第49-50页 |
4.3.3 位置误差子程序 | 第50-51页 |
4.3.4 急停 | 第51-53页 |
第5章 路径规划算法MATLAB程序设计 | 第53-69页 |
5.1 焊点聚类问题解决 | 第53-62页 |
5.1.1 ISODATA算法基本思想 | 第53-55页 |
5.1.2 改进的ISODATA算法实现 | 第55-61页 |
5.1.3 聚类算法的优化 | 第61-62页 |
5.2 寻求最短路径问题解决 | 第62-65页 |
5.2.1 遗传算法基本思想 | 第62-63页 |
5.2.2 遗传算法解决最短路径问题 | 第63-65页 |
5.3 路径规划算法融合 | 第65-67页 |
5.4 结果分析与对比 | 第67-69页 |
第6章 基于.NET的上位机程序设计 | 第69-83页 |
6.1 系统总体框架 | 第69-70页 |
6.2 SQL SERVER数据库的访问 | 第70-73页 |
6.2.1 ADO.NET | 第70-71页 |
6.2.2 服务器程序与数据库的连接 | 第71-72页 |
6.2.3 数据库的操作 | 第72-73页 |
6.3 系统UI界面设计 | 第73-80页 |
6.3.1 账号登录界面设计 | 第73-74页 |
6.3.2 模板管理界面设计 | 第74-76页 |
6.3.3 路径规划界面设计 | 第76-78页 |
6.3.4 运行监测界面设计 | 第78-80页 |
6.4 辅助线程设计 | 第80-83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7.1 总结 | 第83-84页 |
7.1.1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83页 |
7.1.2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83-84页 |
7.2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