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1页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1.1 快速反射镜控制技术在美国的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1.1.2 快速反射镜控制技术在欧洲的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1.1.3 快速反射镜控制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 第17页 |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7-18页 |
1.2.1 课题背景 | 第17-18页 |
1.2.2 课题意义 | 第18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 第18-21页 |
第2章 快速反射镜系统的结构与性能 | 第21-31页 |
2.1 快速反射镜系统的结构 | 第21-28页 |
2.1.1 快速反射镜镜体 | 第21-25页 |
2.1.1.1 音圈电机 | 第22页 |
2.1.1.2 曲型悬挂机构 | 第22-24页 |
2.1.1.3 位置传感器 | 第24页 |
2.1.1.4 镜体外接电路接口 | 第24-25页 |
2.1.2 快速反射镜驱动器/控制器 | 第25-28页 |
2.1.2.1 快速反射镜驱动器/控制器的电路模型 | 第26-28页 |
2.1.2.2 快速反射镜驱动器/控制器接口 | 第28页 |
2.2 快速反射镜的性能指标与预期设计指标 | 第28-30页 |
2.2.1 快速反射镜的性能指标 | 第28-30页 |
2.2.2 快速反射镜的预期设计指标 | 第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快速反射镜的系统辨识 | 第31-43页 |
3.1 系统辨识简介 | 第31-32页 |
3.2 系统频域辨识简介 | 第32-33页 |
3.3 快速反射镜模型建立 | 第33-37页 |
3.3.1 快速反射镜镜体建模 | 第35-36页 |
3.3.2 音圈电机建模 | 第36-37页 |
3.3.3 驱动器/控制器建模 | 第37页 |
3.4 快速反射镜模型参数辨识 | 第37-41页 |
3.4.1 Levenberg-Marquardt 算法 | 第37-38页 |
3.4.2 幅频特性曲线拟合 | 第38-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快速反射镜控制算法的研究 | 第43-63页 |
4.1 模糊控制 | 第43-49页 |
4.1.1 模糊控制简介 | 第43-44页 |
4.1.2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 | 第44-46页 |
4.1.3 快速反射镜模糊控制算法设计 | 第46-49页 |
4.2 状态空间控制算法 | 第49-54页 |
4.2.1 状态空间模型简介 | 第49-50页 |
4.2.2 快速反射镜的状态空间校正算法 | 第50-54页 |
4.3 最优LQG控制 | 第54-57页 |
4.3.1 最优LQG控制简介 | 第54-55页 |
4.3.2 快速反射镜最优LQG控制算法设计 | 第55-57页 |
4.4 状态观测器 | 第57-61页 |
4.4.1 状态观测器简介 | 第57-59页 |
4.4.2 快速反射镜系统的状态观测器设计 | 第59-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5章 快速反射镜控制器的设计 | 第63-91页 |
5.1 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 第63-68页 |
5.1.1 数字控制器 | 第64-67页 |
5.1.2 模拟量I/O扩展模块 | 第67-68页 |
5.1.3 数字控制系统的连接 | 第68页 |
5.2 数字控制器的设计 | 第68-78页 |
5.2.1 状态空间极点配置法的离散化 | 第71-73页 |
5.2.2 最优LQG控制算法的离散化 | 第73-75页 |
5.2.3 状态观测器的离散化 | 第75-76页 |
5.2.4 数字控制器的结构与参数 | 第76-78页 |
5.3 三种控制算法的性能实验 | 第78-89页 |
5.3.1 基于 Lab View 的上位机测量系统 | 第79-81页 |
5.3.2 TRIO-MC403 数字控制器的程序设计 | 第81-83页 |
5.3.3 快速反射镜控制系统的静态性能测试 | 第83-86页 |
5.3.4 快速反射镜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测试 | 第86-8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6章 总结 | 第91-95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91-92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92-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致谢 | 第99-101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