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基于路用性能的煤矸石混合料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的意义第12页
    1.3 煤矸石的环境问题第12页
    1.4 煤矸石的地质灾害问题第12页
    1.5 煤矸石国内研究利用现状第12-13页
    1.6 煤矸石国外研究利用现状第13-14页
    1.7 课题的实用价值和必要性第14-15页
    1.8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内容第15-16页
    1.9 技术路线第16-17页
2 煤矸石物理性质试验第17-28页
    2.1 煤矸石材料级配改善第17-18页
    2.2 红(黑)矸石的压碎值第18-19页
    2.3 煤矸石的天然含水率实验第19-20页
    2.4 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第20-25页
        2.4.1 插值余项与误差估计第23-24页
        2.4.2 最佳含水量的求解第24页
        2.4.3 误差的估计第24-25页
    2.5 室内CBR实验第25-27页
        2.5.1 实验过程及数据第25-26页
        2.5.2 两种煤矸石CBR数据对比分析第26-27页
    2.6 本章小结第27-28页
3 煤矸石混合料掺水泥的力学性质试验研究第28-53页
    3.1 煤矸石混合料的单轴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第28-29页
    3.2 抗压回弹模量实验第29-31页
    3.3 煤矸石混合料水泥稳定情况下力学实验研究第31-33页
        3.3.1 水泥稳定四种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对比第32-33页
    3.4 水泥稳定类型的发展及趋势第33-34页
    3.5 水泥稳定煤矸石在外加炉渣情况下的力学性质第34-40页
        3.5.1 实验方案的设计第34-36页
        3.5.2 水泥稳定黑、红煤矸石加炉渣混合料的力学性能第36-37页
        3.5.3 基于正交试验的红矸石混合料抗压强度试验第37-39页
        3.5.4 炉渣对煤矸石混合料抗压强度的影响第39-40页
    3.6 煤矸石炉渣混合料的间接抗拉强度试验(劈裂试验)第40-41页
    3.7 红矸石和黑矸石炉渣混合料的抗压回弹试验第41-42页
    3.8 水泥稳定红矸石炉渣混合料的干缩、温缩性能实验第42-52页
        3.8.1 干缩变化机理第42-43页
        3.8.2 室内干缩试验第43-44页
        3.8.3 温缩变化机理第44-45页
        3.8.4 室内温缩实验第45-46页
        3.8.5 快冻法质量损失率对比实验第46-47页
        3.8.6 灰色系统建模理论第47-52页
    3.9 本章小结第52-53页
4 水泥粉煤灰稳定红矸石炉渣混合材料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第53-65页
    4.1 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的发展及趋势第53页
    4.2 水泥粉煤灰稳定煤矸石混合料强度机理第53-54页
    4.3 实验的设计第54-57页
        4.3.1 粉煤灰第54页
        4.3.2 粉煤灰集料第54页
        4.3.3 混合料质量比例确定第54-55页
        4.3.4 集料级配的确定第55-57页
    4.4 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第57页
    4.5 无侧限抗压实验与劈裂实验第57-60页
    4.6 劈裂强度影响因素分析第60-61页
    4.7 干缩系数与温缩系数第61-62页
    4.8 冻融循环质量损失率的测定对比第62-63页
    4.9 本章结论第63-65页
5 水泥粉煤灰稳定红矸石混合料掺入聚丙烯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第65-74页
    5.1 基本土工实验第66页
    5.2 聚丙烯纤维的掺量影响第66-67页
    5.3 聚丙烯的分散性试验第67-68页
    5.4 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实验第68-69页
    5.5 干缩实验第69-70页
    5.6 束状单丝聚丙烯纤维力学特性研究第70-71页
        5.6.1 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第70页
        5.6.2 对干缩系数的影响第70-71页
    5.7 网状聚丙烯纤维的对其力学特性影响第71-72页
        5.7.1 干缩特性第72页
    5.8 本章小结第72-74页
6 结论及展望第74-76页
    6.1 结论第74页
    6.2 展望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作者简历第80-82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洋河大桥安全检测与评价
下一篇:海棠山隧道砂岩非定常蠕变及参数变化规律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