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溴氧化铋基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2-16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第12-13页
        1.2.1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研究背景第12页
        1.2.2 半导体光催化机理第12-13页
        1.2.3 半导体光催化的研究进展第13页
    1.3 溴氧化铋(BiOBr)简介第13-14页
    1.4 溴氧化铋基光催化材料研究现状第14页
    1.5 纤维素的概述第14-15页
    1.6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5-16页
第2章 实验第16-20页
    2.1 实验原料和实验仪器第16-17页
        2.1.1 实验原料第16页
        2.1.2 实验仪器第16-17页
    2.2 改性纤维素(MC)的制备第17页
    2.3 主要测试表征方法第17-20页
第3章 BiOBr/MC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第20-36页
    3.1 前言第20-21页
    3.2 实验部分第21-22页
        3.2.1 BiOBr/纤维素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第21页
        3.2.2 样品表征第21-22页
        3.2.3 光催化活性测试第22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2-35页
        3.3.1 形貌与微观结构第22-24页
        3.3.2 相结构与表面化学状态第24-27页
        3.3.3 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第27页
        3.3.4 光吸收性能分析第27-28页
        3.3.5 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第28-30页
        3.3.6 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及其稳定性第30-33页
        3.3.7 光催化机理分析第33-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4章 BiOBr/BiOI/MC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表征第36-56页
    4.1 前言第36-37页
    4.2 实验部分第37-39页
        4.2.1 样品制备第37-38页
        4.2.2 材料表征第38页
        4.2.3 光电化学测试第38-39页
        4.2.4 光催化活性测试第3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39-55页
        4.3.1 形貌与微观结构第39-42页
        4.3.2 相结构与表面化学状态第42-45页
        4.3.3 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第45-46页
        4.3.4 光吸收性能第46-47页
        4.3.5 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第47-48页
        4.3.6 光催化降解实验第48-53页
        4.3.7 活性物质捕获实验第53-54页
        4.3.8 能带结构和光催化机理分析第54-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5章 PANI/BiOBr/MC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表征第56-68页
    5.1 前言第56页
    5.2 实验部分第56-58页
        5.2.1 样品制备第56-57页
        5.2.2 材料表征第57页
        5.2.3 光电化学测试第57-58页
        5.2.4 光催化活性测试第58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8-66页
        5.3.1 SEM分析和EDS分析第58-59页
        5.3.2 XRD和 FT-IR分析第59-61页
        5.3.3 比表面和孔径分析第61-63页
        5.3.4 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及稳定性分析第63-64页
        5.3.5 光催化捕获实验第64-65页
        5.3.6 瞬态光电流与荧光光谱分析第65-66页
    5.4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6.1 主要结论第68-69页
    6.2 对后续工作的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82页
致谢第82-84页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黄海南部近岸与中部远岸海域季节性酸化现象的对比研究
下一篇:超交联聚苯胺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