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3-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绪论 | 第8-20页 |
| 一、选题依据 | 第8-9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7页 |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三、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 (一)理论意义 | 第17页 |
| (二)实践意义 | 第17-18页 |
|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难点、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页 |
| (二)研究难点 | 第18页 |
| (三)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 五、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9页 |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19页 |
| (三)理论研究法 | 第19页 |
| (四)比较分析法 | 第19-20页 |
| 第一章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涵界定 | 第20-26页 |
|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界定 | 第20-22页 |
|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 第20-21页 |
| (二)传统文化的特点 | 第21-22页 |
| 二、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涵界定 | 第22-26页 |
| (一)廉洁、廉洁教育的内涵 | 第22-23页 |
| (二)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涵及功能 | 第23-26页 |
| 第二章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 第26-29页 |
|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可行性 | 第26-27页 |
| (一)教化功能相似 | 第26页 |
| (二)教育目标相近 | 第26-27页 |
| (三)教育内容互补 | 第27页 |
|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必要性 | 第27-29页 |
|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需要 | 第27-28页 |
| (二)继承和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 第28页 |
|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分析 | 第29-40页 |
|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现状调查 | 第29-36页 |
| (一)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调查 | 第30-32页 |
|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现状调查 | 第32-36页 |
|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6-37页 |
| (一)教育方法相对单一 | 第36页 |
| (二)教育内容脱离实际 | 第36页 |
| (三)教育效果不够明显 | 第36-37页 |
| (四)教育机制不够完善 | 第37页 |
|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7-40页 |
| (一)传统授课模式的负面影响 | 第37-38页 |
| (二)市场经济的冲击 | 第38页 |
| (三)外来文化的影响 | 第38页 |
| (四)教育资源匮乏 | 第38-39页 |
| (五)高校重视程度不高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践途径 | 第40-48页 |
| 一、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教学活动相结合 | 第40-42页 |
| (一)转变教育观念,注重传统文化教育 | 第40-41页 |
| (二)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廉洁教育观 | 第41-42页 |
| 二、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 第42-43页 |
| (一)营造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 | 第42页 |
| (二)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队伍建设 | 第42-43页 |
| 三、优秀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 第43-44页 |
| (一)发挥优秀家风家规的熏陶感染作用 | 第43页 |
| (二)促进家庭传统文化育人协作 | 第43-44页 |
| 四、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活动相结合 | 第44-45页 |
|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 第44页 |
| (二)加强法制宣传活动,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 第44-45页 |
| 五、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 | 第45-48页 |
| (一)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育方式 | 第45-46页 |
| (二)发挥学生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培育大学生的廉洁自律意识 | 第46页 |
| (三)激发大学生的行动力,注重其廉洁行为的习惯养成 | 第46-48页 |
| 结语 | 第48-4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8页 |
| 附录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