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热处理材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热处理材材性研究 | 第10页 |
1.2.2 热处理材吸湿性研究 | 第10-13页 |
1.2.2.1 木材吸湿性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2 水分状态测量方法 | 第11-12页 |
1.2.2.3 水分吸附分子模型理论 | 第12-13页 |
1.3 核磁共振技术原理与简介 | 第13-15页 |
1.3.1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 第13页 |
1.3.2 核磁共振弛豫信号 | 第13-15页 |
1.3.2.1 核磁共振弛豫信号产生条件 | 第13-14页 |
1.3.2.2 横向弛豫时间T_2 | 第14-15页 |
1.4 核磁共振技术应用热处理材材性与吸湿性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1.4.1 核磁共振技术应用于材性研究 | 第15-16页 |
1.4.2 核磁共振技术应用于木材吸湿特性的研究 | 第16页 |
1.4.3 存在不足 | 第16-17页 |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7-20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2 创新点 | 第18-19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热处理材物理力学性能研究 | 第20-28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20-21页 |
2.2.1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2.2.2 试验设备 | 第20-21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1-22页 |
2.3.1 热处理工艺 | 第21页 |
2.3.2 热处理材等温吸附 | 第21-22页 |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2-26页 |
2.4.1 不同吸湿环境对热处理材弹性模量影响 | 第22-24页 |
2.4.2 不同吸湿环境对热处理材抗弯强度影响 | 第24-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热处理材水分T_2弛豫信号表达及孔径分布 | 第28-43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28-29页 |
3.2.1 实验设备 | 第28-29页 |
3.2.2 试样尺寸 | 第29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29-33页 |
3.3.1 木材吸着水含量测试原理 | 第29-30页 |
3.3.2 试样处理与测试温度选择 | 第30-31页 |
3.3.3 T_2弛豫信号参数与计算 | 第31-33页 |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42页 |
3.4.1 热处理温度对水分弛豫时间T_2的影响 | 第33-36页 |
3.4.2 热处理温度对吸着水饱和含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3.4.3 热处理材细胞壁饱和润胀状态水分所处孔径分布 | 第37-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基于Hailwood-Horrobin模型的处理材吸湿特性研究 | 第43-52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43页 |
4.3 试验方法 | 第43-44页 |
4.3.1 Hailwood-Horrobin水蒸气吸附模型及数据拟合 | 第44页 |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51页 |
4.4.1 热处理材吸湿过程平衡含水率分布 | 第44-45页 |
4.4.2 热处理材等温吸湿模型拟合 | 第45-47页 |
4.4.3 热处理温度对不同组分吸着水含量的影响 | 第47-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热处理材吸湿过程水分弛豫特性研究 | 第52-61页 |
5.1 引言 | 第52页 |
5.2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52页 |
5.3 试验方法 | 第52页 |
5.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2-60页 |
5.4.1 吸湿环境对热处理材弛豫顶点时间分布影响 | 第52-56页 |
5.4.2 吸湿环境对热处理材水分反演弛豫信号分布影响 | 第56-57页 |
5.4.3 热处理材单层及多层水分子吸附弛豫区间分布 | 第57-6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总结论 | 第61-64页 |
6.1 结论 | 第61-63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