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干湿循环条件下路基材料软化规律与设计参数取值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7页
        1.2.1 非饱和土软化规律研究第11-13页
        1.2.2 非饱和土回弹模量取值第13-17页
    1.3 存在问题第17-18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8-20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8页
        1.4.2 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二章 浸水路基材料软化规律研究第20-46页
    2.1 非饱和土理论第20-24页
        2.1.1 孔隙水与土体吸力第20-21页
        2.1.2 土水特征曲线及其滞回现象第21-23页
        2.1.3 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第23-24页
    2.2 非饱和土弹塑性本构模型第24-31页
        2.2.1 应力应变变量第24-25页
        2.2.2 土水特征曲线第25-27页
        2.2.3 屈服面第27-28页
        2.2.4 弹塑性力学模型框架第28-31页
    2.3 子程序编写第31-34页
        2.3.1 用户材料子程序umat第31-32页
        2.3.2 水力学参数获取第32-34页
    2.4 模型验证第34-45页
        2.4.1 材料参数确定与有限元模型第35-37页
        2.4.2 各项同性压缩试验第37-41页
        2.4.3 剪切试验第41-45页
    2.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 浸水路基等效回弹模量取值方法第46-68页
    3.1 回弹模量本构模型umat子程序第46-48页
        3.1.1 回弹模量预估公式第46-47页
        3.1.2 回弹模量本构模型umat编程第47-48页
    3.2 浸水路基模型建立第48-51页
        3.2.1 几何参数第48页
        3.2.2 材料参数第48-50页
        3.2.3 网格划分第50-51页
    3.3 浸水水位变动模拟第51-57页
        3.3.1 地应力平衡第51-52页
        3.3.2 水位变动模拟第52页
        3.3.3 水位变动模拟结果第52-57页
    3.4 路面荷载响应模拟第57-61页
        3.4.1 初始状态构建第57-58页
        3.4.2 路面荷载作用模拟第58-59页
        3.4.3 路面荷载响应结果第59-61页
    3.5 路基等效回弹模量取值第61-65页
        3.5.1 等效迭代法第61-62页
        3.5.2 加权平均法第62页
        3.5.3 等效回弹模量结果与湿度折减系数第62-65页
    3.6 本章小结第65-68页
第四章 浸水路基等效回弹模量计算程序开发第68-98页
    4.1 abaqus图形用户接口二次开发第68-72页
        4.1.1 abaqusgui概述第68-70页
        4.1.2 gui工作原理第70-72页
    4.2 gui功能设计与图形界面开发第72-77页
        4.2.1 程序功能概述第72-74页
        4.2.2 gui图形界面程序开发第74-77页
    4.3 内核执行程序设计第77-84页
        4.3.1 多层路面结构建模第77-79页
        4.3.2 水位变动分析建模第79-81页
        4.3.3 等效回弹模量自动计算第81-83页
        4.3.4 其它难点与技巧第83-84页
    4.4 参数影响分析第84-96页
        4.4.1 砂土路基计算结果第84-86页
        4.4.2 路基材料水力学参数影响第86-89页
        4.4.3 路基材料力学参数影响第89-92页
        4.4.4 模型几何参数影响第92-94页
        4.4.5 浸水条件影响第94-96页
    4.5 对路基设计规范的改进建议第96页
    4.6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98-100页
    5.1 主要结论第98-99页
    5.2 主要创新点第99页
    5.3 进一步研究建议第99-100页
致谢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6页
附录a 非饱和土弹塑性本构模型umat子程序第106-116页
附录b 非饱和土回弹模量本构模型umat子程序第116-122页
附录c 浸水路基等效回弹模量计算程序窗体文件第122-132页
附录d 浸水路基等效回弹模量计算程序插件注册程序文件第132-138页
附录e 浸水路基等效回弹模量计算程序内核执行程序第138-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渣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全路段流量估计的路网检测器优化布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