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银杏论文

不同核用银杏无性系产量和品质差异研究

致谢第1-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9页
前言第9-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21页
   ·植物的生长发育、形态建成与光合作用第10-11页
   ·经济器官发育期生理生化的变化第11-14页
     ·经济器官发育期的物质代谢第11-12页
     ·叶绿体及其色素的变化第12-13页
     ·光合作用和黄酮合成相关酶的变化第13-14页
   ·光合作用对经济器官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第14-16页
     ·光合作用对经济器官产量的影响第14-15页
     ·光合作用对经济器官品质的影响第15-16页
   ·银杏种核研究进展与研究现状第16-19页
     ·银杏种核的应用研究现状第16-18页
       ·银杏种仁的化学成分第16-17页
       ·银杏种仁的药用价值第17-18页
     ·银杏品种分类的研究第18-19页
   ·银杏核用品种选育第19-21页
2. 研究方法和内容第21-27页
   ·试验地概况第21页
   ·研究材料第21页
   ·试验设计第21-22页
   ·测定项目及测定方法第22-26页
     ·银杏无性系物候期的观测研究第22页
     ·银杏无性系开花坐果的数量和产量的记载第22页
     ·种实和种核形态和重量指标测定第22-23页
     ·叶片光合参数的测定第23页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23页
     ·叶片衰老指标的测定第23-24页
     ·种仁内含物成分测定第24-26页
   ·数据处理第26-2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7-46页
   ·银杏核用无性系物候期的观测第27-28页
   ·银杏核用无性系产量性状和结实性状的变异第28-29页
     ·不同银杏无性系产量性状的变异第28页
     ·不同银杏无性系结实数量的特性第28-29页
   ·银杏核用无性系形态性状差异第29-33页
     ·不同银杏无性系种实主要形态指标的差异第29-30页
     ·不同银杏无性系种核主要形态指标的差异第30-31页
     ·不同银杏无性系种仁主要形态指标的差异第31页
     ·不同银杏品种出核率和出仁率的差异第31-32页
     ·形态相关指标的相关分析第32-33页
   ·银杏核用无性系光合特性比较第33-35页
     ·不同银杏无性系主要光合指标的差异第33-34页
     ·不同银杏无性系光合色素指标的差异第34页
     ·光合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第34-35页
   ·银杏核用无性系叶片部分衰老生理指标的差异第35-37页
     ·叶片保护酶活性第35-36页
     ·叶片超氧自由基第36页
     ·丙二醛含量第36-37页
     ·叶片生理相关指标相关性分析第37页
   ·不同银杏无性系种仁主要品质指标的差异性第37-41页
     ·淀粉及其组成成分含量的变异第37-38页
     ·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异第38-39页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异第39页
     ·脂肪含量的变异第39页
     ·次生代谢物质(黄酮和内酯)含量的变异第39-40页
     ·种仁主要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第40-41页
   ·种核形态指标、叶片光合指标、生理指标和种仁品质的相关性分析第41-43页
     ·种核形态指标与种仁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第41页
     ·主要光合指标和种仁品质的相关性分析第41-42页
     ·主要生理指标和种仁品质的相关性分析第42-43页
     ·单株产量和种仁品质的相关性分析第43页
   ·核用银杏综合品质评价第43-46页
     ·种核综合品质评价第43-44页
     ·无性系综合性能评价第44-46页
4. 讨论第46-52页
   ·产量和结实性状的关系第46页
   ·种核性状指标的变异第46-48页
   ·形态特征与经济器官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第48-49页
   ·光合特性与经济器官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第49-50页
   ·植株的生理特性与经济器官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第50-52页
5. 结论第52-53页
6. 本研究的不足和建议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0页
附图第60-64页
详细摘要第64-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江滩地树种配置模式及其生长、生态效应研究
下一篇:青钱柳生殖发育解剖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