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4-20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5-16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5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6-18页 |
1.3.1 研究目的和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点 | 第18-20页 |
1.4.1 本论文拟采用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2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0-32页 |
2.1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 第20-25页 |
2.1.1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总体综述 | 第20-21页 |
2.1.2 负面清单在各国的具体发展运用 | 第21-22页 |
2.1.3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资本流动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影响 | 第22-23页 |
2.1.4 我国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发展情况的研究 | 第23-25页 |
2.2 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竞争力 | 第25-29页 |
2.2.1 服务业开放对经济增长和服务贸易的影响 | 第25-26页 |
2.2.2 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 | 第26-27页 |
2.2.3 服务业开放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 | 第27-28页 |
2.2.4 服务业FDI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 第28-29页 |
2.3 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测算方法的研究 | 第29-32页 |
2.3.1 传统核算体系下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 | 第29页 |
2.3.2 增加值核算方法下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测算 | 第29-32页 |
第3章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研究 | 第32-47页 |
3.1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 第32-33页 |
3.1.1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内涵 | 第32页 |
3.1.2 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 第32-33页 |
3.2 负面清单的特征、优缺点及分类 | 第33-36页 |
3.2.1 负面清单的特征 | 第33-34页 |
3.2.2 负面清单的优缺点 | 第34-36页 |
3.2.3 负面清单的分类 | 第36页 |
3.3 负面清单与正面清单的区别 | 第36-38页 |
3.3.1 准入依据不同 | 第36-37页 |
3.3.2 吸引外资的激励机制不同 | 第37页 |
3.3.3 实施效果不同 | 第37-38页 |
3.4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国际实践经验 | 第38-40页 |
3.4.1 世界范围内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实践 | 第38-39页 |
3.4.2 美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实践 | 第39-40页 |
3.5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 第40-43页 |
3.5.1 上海自贸区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 第40-41页 |
3.5.2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的立法依据及制度环境 | 第41-42页 |
3.5.3 2017版负面清单的变化 | 第42-43页 |
3.5.4 上海自贸区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后取得的成效 | 第43页 |
3.6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我国的新发展 | 第43-44页 |
3.7 我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与国外存在的差异及问题 | 第44-47页 |
第4章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现状 | 第47-68页 |
4.1 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 第47-54页 |
4.1.1 我国服务业发展现状总述 | 第47-52页 |
4.1.2 重点服务行业开放水平情况 | 第52-53页 |
4.1.3 我国服务业开放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3-54页 |
4.2 我国服务业整体开放水平的测度 | 第54-58页 |
4.2.1 服务业开放水平的测量指标和方法 | 第54-55页 |
4.2.2 我国服务业开放水平的测度 | 第55-58页 |
4.3 总值核算体系下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 第58-63页 |
4.3.1 总值核算下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 第58-60页 |
4.3.2 总核算体系下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测算 | 第60-63页 |
4.4 贸易增加值核算体系下的我国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测算 | 第63-68页 |
4.4.1 测算指标建立 | 第63-66页 |
4.4.2 我国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和参与度指数的国际比较 | 第66-68页 |
第5章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机制 | 第68-74页 |
5.1 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 第68-71页 |
5.1.1 要素禀赋与人为创造的高级因素 | 第68页 |
5.1.2 国内需求和人均GDP | 第68-69页 |
5.1.3 .自身产业和相关支持产业 | 第69页 |
5.1.4 .厂商战略、结构和竞争状态 | 第69页 |
5.1.5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整体对外开放水平 | 第69-70页 |
5.1.6 人力资本 | 第70页 |
5.1.7 服务业开放水平 | 第70页 |
5.1.8 服务业资本流动 | 第70-71页 |
5.2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的传导机制 | 第71-74页 |
5.2.1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扩大了服务业开放水平 | 第71-72页 |
5.2.2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快了服务业资本流动 | 第72页 |
5.2.3 服务业开放对服务贸易竞争力产生的影响——以服务业资本流动为例 | 第72-74页 |
第6章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服务业开放水平的影响研究 | 第74-88页 |
6.1 基于负面清单指数的中间服务外包模型 | 第74-78页 |
6.1.1 偏好 | 第74-75页 |
6.1.2 生产 | 第75-78页 |
6.2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服务业国际分工及服务业开放水平的影响研究 | 第78-88页 |
6.2.1 负面清单对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78-83页 |
6.2.2 负面清单强弱对服务业开放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83-88页 |
第7章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服务业资本流动的影响-以上海为例 | 第88-102页 |
7.1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服务业资本流入的影响: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分析 | 第88-96页 |
7.1.1 模型的构造及合成控制法对政策影响的分析 | 第88-91页 |
7.1.2 实证分析 | 第91-96页 |
7.2 稳健性检验:基于安慰剂实验 | 第96-102页 |
第8章 服务业开放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以资本流动为例 | 第102-117页 |
8.1 模型建立及变量的选择 | 第102-104页 |
8.1.1 模型建立 | 第102页 |
8.1.2 数据来源及变量的选择 | 第102-104页 |
8.2 全样本数据估计结果 | 第104-107页 |
8.3 分组讨论 | 第107-117页 |
第9章 全文总结 | 第117-123页 |
9.1 基本结论 | 第117-118页 |
9.2 政策建议 | 第118-122页 |
9.2.1 大力发展服务业,扩大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政策建议 | 第119-120页 |
9.2.2 完善我国负面清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政策建议 | 第120-122页 |
9.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12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1页 |
致谢 | 第131-132页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2-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