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断面硬岩掘进机滚刀对岩石节理的适应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外TBM技术发展和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TBM技术发展 | 第12-13页 |
1.2.2 国外TBM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3-15页 |
1.3 国内TBM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5-22页 |
1.3.1 国内TBM技术发展历程 | 第15-19页 |
1.3.2 国内TBM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9-22页 |
1.4 滚刀失效分析 | 第22-25页 |
1.4.1 滚刀的失效形式 | 第22-23页 |
1.4.2 岩石对滚刀磨损的影响 | 第23-24页 |
1.4.3 减少滚刀磨损的措施 | 第24-25页 |
1.5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滚刀破岩机理 | 第27-43页 |
2.1 滚刀的破岩机理 | 第27-29页 |
2.2 岩石损伤现象 | 第29-30页 |
2.3 滚刀破岩的机理分析 | 第30-33页 |
2.4 岩石受力预测公式 | 第33-38页 |
2.4.1 滑移线场理论 | 第33-34页 |
2.4.2 沟间剪断破岩理论 | 第34-38页 |
2.5 岩石材料的屈服准则 | 第38-4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岩石节理特征对滚刀破岩的影响性研究 | 第43-57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仿真软件介绍 | 第43-44页 |
3.3 建立盘形滚刀破岩模型 | 第44-49页 |
3.3.1 岩石节理特征 | 第45-46页 |
3.3.2 滚刀及岩石材料属性 | 第46-47页 |
3.3.3 有限元网格划分 | 第47页 |
3.3.4 模型边界条件设定 | 第47-48页 |
3.3.5 模型准则的选择 | 第48-49页 |
3.4 仿真分析 | 第49-55页 |
3.4.1 节理倾角对岩石破碎的影响 | 第49-51页 |
3.4.2 节理间距对岩石破碎的影响 | 第51-52页 |
3.4.3 节理特征与岩石破碎的适应性研究 | 第52-53页 |
3.4.4 含有节理岩石的破碎试验研究 | 第53-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滚刀速度对岩石节理的适应性研究 | 第57-67页 |
4.1 滚刀破岩速度模型 | 第57-59页 |
4.1.1 材料的选择 | 第58页 |
4.1.2 仿真模型参数的设置 | 第58-59页 |
4.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9-63页 |
4.2.1 滚刀旋转速度对节理岩石破碎的影响 | 第59-61页 |
4.2.2 滚刀贯入速度对节理岩石破碎的影响 | 第61-63页 |
4.3 试验性研究 | 第63-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花岗岩的破碎试验研究 | 第67-79页 |
5.1 试验条件 | 第67页 |
5.2 选择岩石材料 | 第67-68页 |
5.3 岩石裂纹分析 | 第68-70页 |
5.4 岩石破碎截面的扫描分析 | 第70-72页 |
5.5 岩石密实核的分析 | 第72-73页 |
5.6 速率与破岩力的关系 | 第73-74页 |
5.7 岩石内部破碎变形 | 第74-76页 |
5.7.1 光学显微镜下的岩石破碎 | 第75-76页 |
5.7.2 扫面电镜下的岩石微观结构 | 第76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76-7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结论 | 第79页 |
6.2 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作者简介 | 第85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